四班進行施工,只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工業集團物資倉庫率先建成,投入使用。最新章節全文閱讀
建材工業事關臺灣的開發速度,16孔輪窯1座、石灰窯4座、立式水泥窯1座相繼建成,配備有蒸汽機驅動的自動制磚機、攪拌機等機械裝置。可以年產三千萬塊磚,年產2萬噸水泥。
輕工部門是來錢速度快的專案,錢水廷最為上心。紡織廠的廠房第一個建成,從法國引進的一百臺蒸汽機,兩百臺絲車,還有二十萬錠紗錠全部安裝完畢,工廠正在進行緊張的工人培訓,同時也在小規模的試生產。
接著陶瓷廠、食品廠、服裝廠、日用化工廠、機械廠、玻璃廠等單位的主體建設已經陸續完工,進入裝置安裝除錯階段。
龍山寺前面是個廣場,廣場邊上有一片宅院,這裡以前是頂郊首腦人物的府邸,現在經過改造變成了一個大校園,門前掛上了“南翔技工學校”的牌子。
南翔技工學校其實就是臺北工業集團辦的一個技術工人速成班,為各個工廠準備有基本技能的技術工人。
團隊想要推進臺灣工業大發展,裝置可以從歐美大量購買,技術工人沒法大量引進,只能是自己培養。
肖白朗在上海的時候,搞過小規模的技校。這次他和錢水廷、林有德商量了一下,乾脆就在臺北搞了個南翔技工學校,車銑刨磨鉗電焊鉚……;這些急需的技術工種,統統都要培養。
工業集團從上海、浙東遷徙過來的移民中,選取了兩千人作為技工學校的技工學徒。
這些技工學徒大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不適合入學讀書,也不適合當兵,但他們都沒有成家,幾乎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參加技工培訓最為適合。
技工學校採用集中住宿,軍事化管理的模式,速成培訓一個月。理論教學,師傅指導,大量實踐,反正就是拼命砸錢!
他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進行早鍛鍊,跑步做操,隨後吃早飯。8點開始整隊進入教室學習,12點午飯。下午1點繼續學習,一直學習到晚上5點。晚飯後再集中學習文化三個小時,十點鐘就寢。
1月11日上午八點整,技工學校的上課鈴聲響了,學員們紛紛向各自的教室湧去。
一間教室內,一群銑工學徒正圍在一臺機床面前觀摩,操作機床的是沈從影師傅。
沈從影師傅是沈嶽的父親,今年五十多。沈師傅是個老鉗工,車銑刨磨樣樣都行,被技工學校請來擔任銑工班的教員。
沈師傅把一個工件夾在卡盤上,然後在分度頭的刻度盤上選定好一個刻度,不假思索地轉動起來。沈師傅一邊操作機床,一邊解釋,學徒工們神情有些緊張,仔細盯著他的每一個動作。
把工件轉到正確位置後,沈師傅啟動銑床,銑刀在電機的帶動下發出歡快的吱吱聲,一條一條的鐵屑被從工件上劃削出來。
關閉電源,沈師傅把一個銑好的零件從卡具上卸下來了。他目光炯炯的看著大家,“步驟就是這樣,誰第一個來試試!”
“我來!我先來!”
學徒們眼睛發熱,個個躍躍欲試。
另一間教室放置著一些帶風箱的起便火爐,幾個高大的熟鐵板材架,還有好幾箱鉚釘。四十多個鉚接學徒工正在這裡上課。
上課的老師是劉師傅,他以前是上海一家英國船廠的鉚工師傅,技術非常過硬,後來被肖白朗挖了過來。
一個學徒工拼命的拉著風箱,煤火爐火勢正旺,幾個鉚釘已經被加熱到發紅。
“同學們看好了,鉚接施工現在開始!”
劉師傅一手拿著鉗子,一手拿著大榔頭,站在板材架子上,熟鐵板材上早就配鑽好釘口。
一個鉚接加熱工用鉗子夾住鉚釘,直接就甩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