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字跡,儘管這幾個人對這些文字一無所知,無法確切解讀其含義,但從字形和排列方式上大致可以判斷出,這應當是三個文字。或許其中隱藏著關於這個地方的重要線索或者秘密,但由於知識的侷限,他們此刻只能望“字”興嘆。
當他們小心翼翼地穿過那個一人寬的孔洞,進入石門內部之後,呈現在眼前的依舊是一條由石條砌成的狹長通道。這條通道蜿蜒曲折,一眼望去不見盡頭。看著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工程,眾人不禁感嘆起當年建造者們的非凡智慧與驚人毅力。要知道,在古代那種缺乏現代化機械裝置輔助的條件下,僅僅依靠人力來完成這樣漫長的通道修築工作,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簡直難以想象。由此可見,這裡曾經生活的古民必定擁有著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勇氣。
通道依然保持著傾斜向下的態勢不斷延伸,石條開始變得越來越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堅硬無比的山體慢慢展露在眾人眼前。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由人工鑿出成的梯蹬結構,只是這些梯蹬鑿得很是隨心所欲,僅能起到提供一個落腳點的作用罷了,想必這些都是古代居民順著山體裂縫的走向打造而成的,如此龐大的開鑿工程,已經讓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將這條小徑修得更為精緻一些。
隨著簡陋石蹬向著下方的一路延伸,山體傾斜的角度也愈發陡峭起來。此時此刻,這段山體的向下角度已然高達 70 度左右,幾乎快要逼近直上直下的 90 度極限。如此險峻的山體走勢,即便是對於那些經驗豐富的專業攀巖人士而言,恐怕也是存在不小風險的。然而,對於這五位宗師境的年輕人來說,卻並非難事。他們身手敏捷地在這陡峭的山體上自如地上下攀爬,沒有絲毫畏懼之色。
就這麼持續了足足一個多小時,幾個人始終沿著這近乎垂直的山體不斷下行。按照所走過的路程來估算,至少已經深入地下三千米之遙了。周圍的光線漸漸變得昏暗起來,空氣也似乎愈發潮溼陰冷,給人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年輕人們探索未知的熱情和決心,他們依舊堅定地朝著通道深處邁進。
:()遺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