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2章 義務兵與志願兵(4k)

當年,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靠著魏武卒,吳起不僅攻下函谷關,還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其中陰晉之戰,就是那場最為著名的以五萬大破五十萬的戰役。

只是正如之前所說的一樣,魏武卒的選拔極其嚴苛。

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計程車兵,才有資格成為武卒。

先不提要選拔出符合這些要求的人有多難。

同時魏武卒成本也太高了,國力、物力損失巨大,元氣大傷,尤其是精銳的魏武卒的損失,是短期難以恢復的。

魏武卒選拔要求高,訓練、裝備的成本非常昂貴,維護成本也很高,強盛時期的魏國還是可以負擔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形成戰鬥力的魏武卒真正的靈魂是那些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作戰技巧是十分寶貴的財富,無法透過硬性彌補。

訓練、培養的週期很長。

導致魏武卒的神話無法被重現。

而到了宋朝,就又走了另一個極端。

開國之初,宋朝募兵還算有些門坎。

可沒過多久,宋朝統治者之中的一些大聰明,自認為發現了一個絕妙策略。

那就是每到災年的時候,就把所有青壯力全部都招募為兵。

統治者認為,這樣一來,災民裡就只剩下老弱了,就不可能揭竿反抗。

至此以後,災年招募流民和饑民當兵,成為了宋朝一項傳統國策。用來專門防止災年爆發農民起義的對策。

此外,健壯的罪犯也刺配當兵,特別是充當廂兵。在兵源枯竭的情況下,統治者也往往強行抓夫,給民間造成很大的騷擾和痛苦。

正是這種騷操作,導致慫宋士兵數量雖然多,可戰鬥力卻低的一塌糊塗。

別說周圍各種環伺的強大外敵了,就連國內的農民起義軍、純純草臺班子拉起來的部隊的戰鬥力都不如。

楊憲知道募兵制的演變,自然也知道朱標在擔心什麼。

楊憲看著朱標開口笑道:“我們採用的既不是府兵制,也不是衛所世兵制,更不是單純的募兵制。”

“咱們大明接下來要走的是一條全新的兵役制度,是義務兵役制與志願兵役制相結合的全新的新型兵役制。”

對於朱標來說,又是兩個全新的名詞。

“義務兵役制?志願兵役制?”朱標開口問道。

楊憲點了點頭,開口道:“咱們朝廷可以規定,但凡是大明在籍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都要義務強制去大營裡接受為期1到2年的軍事訓練,這便是視為義務兵,義務兵朝廷照發兵餉,可以按照當年大明百姓平均收入發放。”

“這樣一來,即便是日後真的有一天出現兵源不足的情況,臨時招募,那樣招募到的兵,也比直接去地裡招募農夫要強得多,畢竟所有成年的大明子民都接受過軍事訓練。”

對於楊憲總能想出別人想不出的事情這一點,朱標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所有成年大明男子需得義務服兵役,這舉措,在朱標看來完全是劃時代的。

楊憲接著開口道:“在這些義務兵中,對那些平時表現優異、訓練有素的,朝廷方面便可以直接對其丟擲橄欖枝,讓其留隊,將其變為職業軍人。當然這種選擇是雙向的,可以讓其自由選擇留在軍中,還是回到鄉里。”

朱標一邊聽著楊憲的話,一邊在心裡默算著。

現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