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的雄心壯志所打動,表示自己會全力推進這件事情,儘快拿出方案來。
數日後。
軍器局試驗場,眾將看著趙信手中的怪異火槍面面相覷。
因為在它的槍口上,還安著一把三稜形尖刺。
這把軍刺呈稜型,三面血槽,長約四十公分。在趙信的親自演示下,由於它的底部把手是中空,可以直接安裝在槍上,只要從特殊角度插入,然後旋轉卡入卡口,便能牢牢固定在槍頭上,平時不用的時候又可以當匕首等近距離格鬥工具。
在《毛詩豳風破斧》中記載:“既破我斧,又缺我錡(音奇)。周公東征,四國是吪”,錡,兵器,齊刃如鑿,這就是三稜軍刺的鼻祖,也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五六十軍刺的靈感來源。
眾將都是軍中行家,略一使用,就發現了它的好處。
特別是對趙信的技藝最崇拜的曹猛,用這把套了軍刺的火槍對靶子進行了衝鋒,隨著一記突刺,三稜軍刺竟然沒入松木十數公分,而且很輕鬆的就拔了出來。他用手摸了摸這個三稜傷口,再在自己的肚子上一比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過大笑之後,眾人更加愛不釋手,對王保中大加誇讚。
有了這個武器,火槍兵就可以在沒有長槍兵掩護的情況下,也具備一戰之力了,這可以大大增加火槍兵的比例啊!
“這是大帥的多次提出修改意見後的成果,大家也都看看,是否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王保中不好意思的說。
“這個三稜型,可以讓刺刀的強度大大增強,還可以增加拔出的速度,當然,敵人傷口癒合會更加困難,流血速度更快。”趙信作出了很中肯的評價,這些都是後世中看來的,自然比較全面。
趙信建議,今後所有的元化造步槍,統統在槍口加裝卡扣,同時加大這種三稜軍刺的產量,儘快提升步兵的戰鬥力。
原有的步槍,統統進行回收改裝升級,現在趙家軍還不夠富裕,不可能像後世那樣大批次換裝,只能精打細算過日子。
:()明末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