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明日看房,明日定下,看過之後也得清潔、修繕,數日之後才能入住,這幾日家中大小住在哪兒?我看大哥家中窄的很,無論如何也住不下啊!」楊盎看了一回大哥的家裡,有些擔心了。
他這還是隻算了家裡人,沒有算隨行而來的僕婢家丁等人呢!
當然,這也是他沒真正吃過苦,家裡也是體麵人家不然洛陽城中房價高昂,多的是一家十口擠在一兩間屋子裡的,人家還不是住下了。
楊盛讓弟弟安心:「二哥勿憂,我早料著此事了,尋了牙行,訂了一處屋子。」
洛陽城中房價高昂,大多數人都只能租房,因此租房市場是十分專業化的,應對有各種需求,連針對家庭的短租房都有。這種房子看著和普通民房沒什麼不同,對於楊家這種過渡期間需要個落腳處的,正合適。
也比住客店要划算和舒適。
考慮到方便,這處房子離楊盛家不遠,吃了飯之後楊盛夫妻便帶著父母弟妹去入住了。
這邊房子比楊盛家略大一些,但也大的有限,勉強將僕婢家丁都塞了進去而已——因為住的地方實在不行,周氏滿心就想著買房搬家。不能有自己的房子,真讓她沒有安心感。
第二日,楊盛要去大理寺當班,只能是韋氏帶著一家人去看房。
楊盛夫妻二人看中的那兩座宅子,也是精心挑選過的,選的是地處內城,周圍俱是殷實人家的房子,如此既方便又安全。而除此之外,大小也比較合適,價效比高。
當然,說是價效比高,那也是相對的,第一家要價五千貫,第二家要價五千六百貫。第二家比第二家佔地大一些,多了幾間房,另外房屋的狀態也好一些,屬於稍稍清潔打掃一回,最多有些地方補些白灰,房頂上換幾片碎瓦,就能入住了。
考慮到自家有儘快搬入的需求,周氏選了第二家兩邊還講價了一番,最後講到了五千五百貫,另外還附送了一些原房主的舊傢俱——原本的那些好傢俱人早就已經賣了,剩下的這些普通傢俱賣不上價格,才留下來了。
楊家肯定也要再買些像樣傢俱的,但家裡下房也要住人,也要用傢俱的,這樣就省了買新了。
定下了房屋,周氏一邊付錢過契,一邊馬不停蹄地安排人去打掃修補。
晚間的時候與丈夫商量起家中大小事來:「五千六百貫,著實太貴了家中帶來的也只一萬五千貫,這房子是買了,可後頭花錢的地方還多。我們在洛陽居住,也沒個進項,著實愁人。」
別看帶了一萬五千貫出來,其實這就是過去家中積累的家底了!包括了楊段分家時分到的一部分現錢,以及繼承自親生母親的一部分現錢。
此時大戶人家,或許身家有十萬貫,可拿不出幾千貫的現錢,這也不奇怪呢。
楊段和周氏的身價當然不止一萬五千貫,除了這一萬五千貫外,他們在播州有房子,有一筆每年都能帶來收入的產業,還有很多值錢的東西——楊段收藏的古物、名人書畫,周氏的貴重首飾林林總總,可不少了。
但如果想要用錢,就只有這一萬五千貫了。不然,真要去賣東西,那就是這個家真的窮困了,要按照更低層次的方式規劃生活了。
一萬五千貫去了五千六百貫,再加上要整理修補這宅子,要買進一些傢俬,要落戶,要做這做那,周氏估計六千貫能解決完全部就算好的了。這樣一來,剩下的就只有九千貫了。
考慮到楊盎和楊宜君都在嫁娶之齡,婚姻嫁娶所費甚多周氏頭都痛了。
「老家那些產業,也能指著幾年送一回錢,可到底不是自家在經營,靠著這一份,別說是攢錢了,怕是會入不敷出。」周氏也是算計了的,一方面是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則是生活在洛陽,生活成本急劇增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