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子,作為弓體的樺木杆已經彎曲。用石斧從中間截斷。斷口處用細繩綁緊。
這樣一把大弓變成兩把小弓。但彎曲度小了很多,還在繼續增加彎曲度。
還是用繩子拉直綁緊,然後拿一木棍當絞棍,絞緊繩子讓弓體繼續彎曲到合適程度。繼續上火烤,放一邊塑形,同樣方法制作另一把弓。
做完弓體,又取來椴樹皮自己搓繩子,由細線變粗線,粗線變細繩,當4股細繩合為一根後,又搓了一根8股的繩子。
做弓弦的繩子必須結實耐用,對彈性要求不大,弓箭的磅數是由弓體決定的而不是弓弦。
解開弓體上的繩子,在缺口處綁緊弓弦,纏繞兩圈繫個扣,拉緊弓弦在另一端纏繞兩圈系在缺口處。拉動弓弦看上下部分是否均勻。一把最簡單的弓算是做好了。
馬上取過才做好的箭,搭在弓上。右臂伸直平舉,右手握弓的中部。
右腿在前,左腿在後。身體與目標垂直。左手拉弓,手臂與下巴平直。
瞄準目標,左手輕放,把箭射出去。廣場上的人見我不忙了,紛紛圍過來看我試射,這一箭射出20多米,前半程箭體平直,後半程箭體有了飄的感覺。
秦衛國對這箭不太滿意,但別人卻驚住了。“小木棍飛那麼遠?”
“可這有什麼用?”又去垃圾堆找幾根長羽毛,砸斷只要後部分。把魚鰾找來,加水用盆熬成膠狀。
把三根羽毛均勻沾在箭乾的後面形成箭羽。
拿什麼試箭呢?大樹石頭可捨不得,做把箭可不容易,不能試壞了。有了,按後世方法扎個草人當箭靶,心動即行動。
不久一個草人被掛在晾曬杆上,為什麼是掛,地面都是碎石頭,依牆或樹上怕射偏了,把箭給報廢掉。
廢話不說,試箭,拉弓,放
這次箭不飄了,也比20米遠不少,可還是沒射中目標靶。
有部隊的經歷,射中目標應該不難才對,我射,我射,我再射。終於射中一次。回憶一下感覺,再射,差一點,再射,中了,差一點,差一點,中了。隨著練習,手感越來越好,中的次數也多了。
胳膊也是真酸了。把弓交給旁邊一直躍躍欲試的俘虜,那個吃塊煮肉下跪的俘虜,這傢伙更激動了。
射一箭空一箭,一點長進沒有,秦衛國就一邊指導他,一邊又製作另一把弓,同時給圍觀講解射箭要領。
秦衛國的目的是全民皆為弓箭手,閒時為民,戰時為兵。否則這點人口哪夠大部落吃的,打獵人手都不充足。
在部落的男人都搶著射箭,當然結果慘不忍睹。當做出第二支箭的時候,就可以兩個人同時練習了。也巴不得他們都一直練下去呢。熟能生巧,或者說唯手熟爾!
把閒著的男女都叫過來,男人和力氣大的女人負責彎曲樺木杆做大弓,綁繩並負責初步火烤塑形。力氣小的女人負責打磨箭桿,叮囑搓繩的女人要精心弄出一批可以做弓弦的繩子來。
自己負責製作成品弓。另找一心細女人往箭桿上沾羽毛。
“練習射箭的,晚上考核,十箭射不中一箭的,一頓不得吃肉。”
中午到了,大家第一次都回歸部落吃午飯,看到火熱的練箭現場。大家都忘了回來是為了吃飯,就像孩子遇到好玩的玩具,誰不心動,誰不想試幾下?
因為涉及到晚上考核,那幾個傢伙誰都不願意放手,其他人又著急玩,吵吵聲不斷。
好在弓不斷被製作出來,箭造出來速度的更快,這也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射箭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