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抬魚的五個男人,留下兩俘虜搬石頭做火塘,其餘的男人都要去昨天發現的椴木林砍樹。
分派出三名女人解剖魚和野豬,再分出十人往復運魚,體弱的留下看火塘保證火不滅,肉不糊。分出三人就近砍藤條,搓繩結網技術好的留下,其他幾個女人隨狩獵隊走。
秦衛國交待大力:“砍四根手臂粗他舉手那麼高的椴木,其餘砍下椴木直接讓女人扒皮。椴木杆仍那不用管,反正沒人偷。樹皮越多越好,太陽落山前往回趕,注意保護好女人。”然後讓狩獵隊出發。
沒有長度單位,交待事情真費勁。
分派完之後帶兩個女人拿著獸皮回到江邊撈魚處,地上已經擺了很多魚。
撈魚的幾個人已經吃完送過來的肉,他們壓根沒把這當勞動而是當娛樂了,相互配合的也越發默契。
因為魚滑,所有人只或拎或抱著一兩條就返回部落。沒有效率,這也太笨了,部落裡能用繩穿過魚腮把魚掛起來了,你們不會用繩把魚串起來揹著嗎?
“你們幾個過來,看我怎麼弄這魚,沒看部落裡咋穿魚的嗎?”秦衛國邊說邊把幾個女人手把手教一遍,看她們原來如此的目光,也是無語了。
把帶來的內臟仍給捕魚人並囑咐:“給你們魚餌,撈幾網就放一些進去,別光顧撈魚,天黑前回去,把魚網放岸上就行。”
三個人順河沿去發現粘土的地方。
其實路並不遙遠,只是路難走,也不叫路,主要是荊棘伴隨雜草叢生。
用獸皮包了幾包粘土,原路返回部落。
部落裡是熱鬧的勞動場面。在烈日下勞作,廣場上還一大片火堆,熱是真熱呀。
在巫的帶領下,豬肉已經切完,大家都在收拾魚,現場一片狼藉,魚的內臟魚腮仍的到處都是。
“巫姨,告訴大家把魚內臟歸攏到一起,別亂扔,留著下套和下網當誘餌。
洞口擺著一堆孩子們撿回來的尖石頭和薄石片。甩甩痠麻的胳膊,這運送東西也太費勁了,抽空得編幾個揹簍。
看到洞旁邊堆積著扒完皮的椴木杆,就想做個啥才能利用起這些筆直的材料呢。
做個儲物架,既能防止風乾好的肉類因堆積不透風長毛變質,又可以晾曬東西。
套子可以抓食肉動物,兔子野雞這種東西怎麼能抓到呢,抓到還要有籠子養,喝水怎麼解決呢,對呀,族人喝水也是問題呀,得先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現代人制陶的步驟都知道,關鍵是不認識啥土製陶好,只好試驗著來。
帶倆俘虜加上之前的兩女人拿上獸皮去找土。用石片挖開土壤表皮,用手抓把泥土,感覺是沙土還是粘土。
是沙土就放棄,粘土的話就挖一些放獸皮上,放一小石子包起來,代表一號位置,取土的土坑作個記號相對應。下一次就放兩塊小石頭代表二號位置。如此在不同的方向不同地點挖了五包土回來。
因為是做實驗,很多程式簡化了。
先找幾塊扁平的石頭放火塘的石頭上加熱,把取來的土倒石板上烘乾,邊烘乾邊挑出草根樹葉等雜質。
把烘乾的土用石塊研磨細,掃到獸皮上。輕輕抖動獸皮,把大顆粒的土和小石屑篩掉。
加上河邊挖的一共六包土帶到江邊在獸皮加水攪拌成泥漿,靜置一會把水倒掉。
用手和麵一樣揉泥團,然後把泥團用獸皮包好帶回山洞,蓋上獸皮陰乾醒泥。
選了一個大點的火塘,裡面墊幾塊石頭,放樺樹皮和木柴備用。
天徹底黑下來前,捕魚砍木的隊伍都回到部落。
晚飯是烤魚和烤肉,飯後大家藉著月光和火光繼續忙碌著,燻魚搓繩織網各顯身手。見識過陷阱和魚網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