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5部分

來越大,粉絲團也是有不少的,尚未到任成都,卻已經有不少人在期盼他的到來。

在這個西南邊陲之地,其實趙家皇權的影響力甚至不如高方平大一些。有少數人連當今皇帝是誰都不知道,卻知道大宋有個豬肉平。

強人政治就這樣,誰強大家就容易記住誰。成都人尤其如此。譬如從禮儀上說劉備是皇帝,和諸葛亮葬在一起,皇帝優先這個地就該叫漢昭烈廟。

然而那僅僅是歷史書和官方的口徑,但是在民間,成都老百姓不怎麼買劉備的帳,只管那個地方叫武侯祠,這個傳統延續了近兩千年。

豬肉平作為大了,所以尚未進成都,粉絲群體對他的心態,實際上就是對諸葛的心態……

入川的路尤其不好走,進度很慢。

中秋早過去了,已經進入了九月末,高方平的隊伍才剛剛進錦州。

除了畢世靜部一萬五千騎兵外,還有滄州帶出來的五萬多山民。此外從京縣、大名府、江州等各地調集的少年軍、匠人、理科黨,這些被調集起來支援邊疆建設的知識青年,又是三千多人。

這七萬多的龐大隊伍加上一萬多軍馬,簡直是一群大飯桶,糧草的補給,就能在讓沿途州縣把高方平的團隊看做瘟神。

沒有任何地方官府敢接待這個團隊。除非戰亂,否則這是大宋歷史上罕見的大遷徙。

畢世靜部乃是禁軍,依大宋規矩,獲得樞密院行軍命令後,除了攜帶少部分底糧外,補給都要在沿途的州府進行。此點好說,地方負擔再大,也要讓朝廷的禁軍就食。

畢世靜部吃了東西后,就會簽字“吃了某州多少糧食”,其後上報那一路的轉運使,然後戶部會在收繳地方錢糧的時候給予減免。

大宋的後勤制度就是這麼操作的。否則這個時代最大的損耗就在運輸,如果從中央直接調集軍糧,根據大宋的尿性,一千噸糧食從汴京起運,到成都府時候最多剩二百噸。

是的就有這麼喪心病狂的損耗,官面理由是糧食被押運隊伍路上吃光了。當然也會摻雜很大一部分貪汙等各種損耗。

那麼鑑於大宋文官牛逼,父母官不怕軍伍。於是中央禁軍走到哪,就在哪個地方就食。這既能限制軍伍作為,也能有效降低行軍損耗。但缺點也很明顯,這樣的補給機制,很難支撐大規模的行軍和機動,戰爭潛力相當的有限。

因官僚系統的低效,然後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每個州的自有糧食是有限的。所以朝廷派出來的轉運使,除了是幫助皇帝收繳錢糧外,也是應對這種情況的,轉運使有權利調集多個州的錢糧和運力進行統籌。

譬如當時西夏四十萬大軍侵宋,亡國陰雲籠罩,為了高效,趙佶把高方平任命為北方都轉運使,意思是隻要能打贏宋夏之戰,整個北方的錢糧不透過朝廷,都集中在高方平手裡統籌。

這些制度造成了畢世靜部可以吃公糧。但那些最大群體、非編制內的幾萬山民和少年們,屬於自帶飯盒,窮的州府根本沒能力撥付糧草讓他們在路上吃飯,而有餘糧的州府又因為自己的利益,不願意讓這幾萬人吃東西。

開玩笑,換高方平也不願意啊。這些傢伙不在編制內,吃了以後把賬單交上去朝廷就不認賬。

所以這才是此番行路難的原因,僅僅是沿途統籌大家的吃飯問題,就能耗費了高方平的大部分精力。

高方平隨隊就是幫助他們解決官僚間的錢糧和政治問題的,至於其他根本無需高方平操心,畢世靜部和少年軍,能把整個隊伍管理的井井有條、士氣高昂。

換個人,換以前的朝廷和政治傾軋的局面,不可能有誰有能力帶著這樣一隻隊伍、在不搶劫的情況下遷移。譬如當年的趙挺之如果打算這樣建設成都府,蔡京絕對有能力讓這隻隊伍餓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