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聽說是先生所言,頓時放了心,皇上從不會駁斥先生的主意。
皇上冊封太子的詔書下來,太子果然入主東宮,從那以後,更未將趙王放在了眼裡,自己是天定之選,他就算再才學過人,以後還是照樣得對自己三跪九拜。
皇上讓太子幫著趙王協理春闈,王相曾細細叮囑了他無數次,切莫去結交文人,更不要去參加那些文會,只管放手讓趙王出頭。
太子一直聽王相的話,自己連完整的策論都寫不出來,也知趣不前去丟臉,從不參加那些詩會文會。
趙王卻經常與各地來的考生們,相邀著今日這裡鬥文,明日那裡作詩,漸漸的,趙王在士子文人中的呼聲越來越高。
太子暗自生悶氣,腦子裡百年難遇的靈機一動,貢院年久失修,京城又春寒料峭,考生們要在裡面關上九天,小小的號房四處透風,以前常常有考生考到一半時,身子受不住被抬了出來。
要是他將貢院修葺一翻,讓考生們不再風吹雨淋,豈不是一樁大功德,就算趙王寫再多的文章,吟再多的詩也比不上。
太子此人優柔寡斷,也不敢自作主張,先是與王相商議過,王相倒很欣慰,連連誇讚他,總算是腦子開了竅,能主動找一些事做。
王相與太子遞了摺子上去,皇帝也君心大悅,大筆一揮準了此事,下令戶部擠出銀子來,先緊著修葺貢院的銀兩。
戶部還拖欠著北疆的糧草,魏王派來的人天天守在戶部,戶部尚書被煩得頭髮都白了幾根,卻仍然一毛不拔,魏王連根草都沒有要到。
皇帝親自下令,戶部尚書當然不敢不從,太子呈上條子要多少銀子,他眼都不眨如數足銀支出。
孟伯年管著發放銀子的差使,每次太子的人前來領銀子時,都會又客氣又熱情,親自迎出門去,又親自將人送出門,還高聲誇讚太子此次做了大好事,真正念著讀書人,是為大梁積德積福。
孟伯年嗓門大,每次太子的人一來,整個戶部衙門都能聽見,魏王的人守在戶部,簡直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將戶部尚書的鬍子都扒光。
他不敢明目張膽的罵,拐著彎在戶部陰陽怪氣指桑罵槐,差點沒將戶部尚書的祖宗八代都拉出來罵一遍。
趙王見機不對,與長史師爺們關起門來一商量,也不再去吟詩作對了,去自己的母妃張賢妃面前哭了一場。
張賢妃生得嬌媚動人嬌小玲瓏,一管嗓音猶如鶯啼,雖然已是半老徐娘,卻風韻猶存。
皇帝就算是後宮又進了無數的新鮮美人,卻仍時不時去她宮裡過夜。
張賢妃又在皇帝面前嚶嚶啼哭,又極盡溫存小意,皇帝離開時神清氣爽,次日將趙王傳來,先是訓斥他不務正業,又責令他去幫著太子修葺貢院。
趙王心眼極小,心裡埋怨皇帝偏心,自己明明才情過人,哪裡比不上太子那個草包,自己在禮部當差當得好好的,卻偏偏指了他來幫扶自己。
我呸,我需要他來幫我麼?他不學無術肚子裡沒有幾滴墨水,不敢去文會上露餡,卻尋了修葺貢院的事來博得賢名。
貢院幾百年來就是那樣破破爛爛,哪裡用得著修?草包不過是為了撈銀子,誰沒聽見戶部裡的熱鬧,他的人天天上門去領銀子,什麼為了讀書人著想,你騙鬼呢!
趙王心裡憋著氣領了差使,也派了自己的人去修葺貢院,拿著條子去戶部領銀子,戶部尚書也不厚此薄彼,痛快的付了銀子,魏王的人在戶部罵得也更為厲害了。
太子見機不對,又急忙去王相跟前討主意,王相卻老神在在,讓他不用理會趙王,只管埋頭做自己的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趙王這是有樣學樣,搶著要與他爭功勞。
一個是君,一個是臣,自古臣與君爭功的,哪有幾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