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與禮儀的挑戰
初到茜香國的探春,不僅要適應陌生的環境,還需迅速掌握當地的語言與禮儀。每日清晨,她便在翠墨的陪伴下,跟隨宮廷教師學習茜香國語言。語言的發音獨特複雜,語法更是與中原大相徑庭,每一個單詞都像繞口令般讓人頭疼。
“小姐,這‘迦尤瓦’是什麼意思?”翠墨低頭翻著詞冊,一臉疑惑。
探春埋首於厚重的語言書中,語氣略顯無奈:“意思是‘謝謝’。若發音稍有不對,就可能變成‘討厭’,還真是一門奇妙的語言。”
兩人相視一笑,探春忽然搖搖頭:“翠墨,你別學這些詞,聽著腦仁疼。倒是我,若成了王妃,不會說話豈不貽笑大方?”
說罷,她深吸一口氣,繼續模仿教師的發音:“迦尤瓦,迦尤瓦……”教師微微點頭,露出欣慰的笑容,示意她發音已趨於正確。
語言課程結束後,探春還需學習茜香國的禮儀。在中原長大的她,早已習慣禮儀的繁複與優雅,可茜香國的規矩卻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婚禮中的新娘需手執香袋舞步輕移,以表示對神靈的尊敬;而用餐時,筷子不能直放桌面,而是需橫放。
一日練習結束後,探春疲憊地靠在椅背上,自嘲地嘆息:“這王妃的位子可真不是好坐的,規矩倒是多得教人心煩。”
翠墨一邊為她遞上熱茶,一邊輕聲安慰:“小姐別擔心,您的悟性比誰都強,再複雜的禮儀也是早晚學會的事兒。”
探春接過茶杯,苦笑著搖頭:“規矩是能學會的,但如何適應這新身份,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才是真正的難題。”
與王子的逐漸默契
婚約的物件——茜香國的王子,對探春雖抱有極大的尊重,但兩人初次見面時,明顯還存在文化差異和交流的障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逐漸建立起一種微妙的默契。
一次午後,王子邀請探春到王宮的花園漫步,他熱情地介紹園中的花木:“這些‘扎卡花’,是我們國家的特產,它們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卻能開出最豔麗的花朵。”
探春輕輕撫摸著一朵花瓣,感慨道:“像這樣的花,不畏貧瘠,反倒激發出生命的頑強,倒像極了茜香國的人民。”
王子聽罷,眼中露出一絲敬佩,輕聲道:“賈小姐果然聰慧。茜香國正是如此,土地雖貧瘠,但我們不輕易低頭。”
兩人繼續漫步,偶爾間的對話雖不長,卻漸漸讓彼此瞭解得更多。探春發現,王子雖不擅辭令,卻頗具勇氣與擔當;而王子則對探春的才華和見解愈發欽佩,時常主動與她交流。
雖說二人並非情投意合,但這種相互尊重與理解,令探春感到些許寬慰。一次閒聊中,王子半開玩笑地說道:“在這裡,你不僅是王妃,更是老師。你的智慧是茜香國珍貴的財富。”
探春聽後,只報以一抹淺笑,心中卻默默下定決心:若命運將她送到這裡,她便要用智慧為自己謀一片天地。
感受人民的熱情
探春逐漸發現,茜香國雖貧瘠,但人民淳樸,對她的態度也熱情友好。一次,她隨郡王妃巡視鄉間,目睹了村民們的生活。他們居住在簡陋的泥屋中,靠手工織布和種植香料為生,生活雖然清苦,卻充滿熱情。
一位老農夫將自家珍藏的香料袋送到探春面前,雙手捧著,滿臉虔誠地說著一段長長的致辭。翠墨在一旁翻譯:“他說這是他們最珍貴的香料,能帶來幸福和安寧,特意獻給您這位善良的王妃。”
探春連忙接過,俯身道謝:“謝謝你們的好意,我一定會珍惜。”
鄉間的生活雖簡單,但村民們的笑容卻讓探春感受到難得的溫暖。臨行前,幾個孩子圍著她跑來跑去,探春索性蹲下身,與孩子們握手,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