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中央政令不通,稅收減少!真要有事,也不見得有封地的群臣有多少忠心度,所以不給封地!”
然而蔡邕不服,再次上表,認為以錢不足以酬謝功勞!大家當官,還不是圖的是日月東昇,掛印封侯!他與亦奇爭持不下,蔡琰就來調解,她說:“老公有道理,老豆也有道理,大家各退一步吧!”(李亦奇言必稱玉皇大帝是他老豆,所以蔡琰也出嫁從夫跟著說!)
亦奇想了想,覺得確實是自己過於激進,會引起那些深受封建社會封爵教育的官員的極度不滿!於是作出讓步,同意封爵,他弄了一晚,第二天就得意洋洋地把章程拿去給蔡邕看。
他的章程如下:封爵分為親王爵(只封皇子)、郡王(用於封外番,皇子也可封之)、公爵(有三級,即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但統稱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全分為三級,最後封爵的預備級,大臣可封為某某“大夫”,例如孝廉大夫,議政大夫,武將可封為某某校尉,例如“輕車校尉”,百姓中立功者,也有封爵,即為“勳爵”。因此大元封爵,自親王至最下的預備級,一共是十八級。
再看待遇,上面列明瞭各級所給的俸祿後,再看看最重要的封地,一看之下,蔡邕差點暈倒!
封爵的預備級,如“大夫”,“輕車校尉”,“勳爵”無封地,這點蔡邕倒沒有什麼意見,問題是三等男封地一百畝,二等男封二百畝,以此類推,一等公也不過得封地一千五百畝!郡王級有封地一千八百畝,親王的是二千畝!
是畝!不是裡,也不是戶!蔡邕狂暈,這不是打發叫花子麼?
更糟的是,除親王一級可以有“世襲罔替”之恩外(此恩不是肯定給的,預設值是不給!)其它各級封爵,每一代就降一級,而且注意,例如你老子是一等公,傳到你的時候,不是襲封二等公,而是變成了一等侯!
如此的章程,蔡邕當然不服!他身負所有官員的期望,若是同意了這種封爵,只怕給大家罵死!
於是又爭,李亦奇道:“孤是用了‘封而不建’的原則!以分封而不賜土(意思意思賜一點),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作為長治久安的良策!”
大元官場體制,若無正式行文,官員是有什麼說什麼,絕不壓制言路(當然有些也是不能說的,任何社會都有禁忌的),所以蔡邕多次上奏摺,引經據典,言祖宗之制,不可廢也!
最後李亦奇不耐,**裸地說道:“若是封地過多,難道你們不怕皇帝懷疑你們有可能據地造反嗎?孤這樣做,是為你們好,如此君臣不相忌,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他話說到這種程度,蔡邕打了個寒戰,再也不敢爭了!
最終確定,三等男封地一百畝,二等男封二百畝,一等男封三百畝,到三等子爵是五百畝地,即男爵升到子爵時多了二百畝,以下類推,即二等子為六百畝,一等子為七百畝,三等伯為九百畝,三等侯為一千三百畝,三等公為一千七百畝,一等公為二千畝(給個雙數),到了郡王為二千五百畝,親王為三千畝地。
所得封地,官府不得對農業所產徵收任何費用,也就是得主想把地怎麼著就怎麼著,若有礦產,可自行組織開發,不過要交稅的了。(百姓租國家的地,若有礦產,並不得自行開發,只能退地另租,原地交由國家處理,國家一般以拍賣方式出租給私人開發)
另外,軍人還設立軍功勳章之類的獎勵。
有代表最高榮耀的“帝國青龍勳章”,分寶石,黃金,白銀三級,為龍搶珠的國徽,只不過當中的珠鑲的材料分別是寶石、黃金和白銀,只要在作戰中有重大戰功表現的軍人,不分兵種、軍階,均有機會獲得!其中領取帝國寶石青龍勳章者,將同時獲得“帝國英雄”的稱號,極盡榮寵!
另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