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亂起,京中必然大慌,就算三爺僥倖繼了位,那也須得趕緊調兵平亂,而能動用者,無外乎豐臺大營之兵也,此一去,不是十三爺掛帥,便是仁郡王領兵,待得其軍離了京,剩下的也就只有九門提督那三萬兵力了,而今武丹已是垂垂老矣,御下無能,十八營兵裡,握在我方手中的便有八營,真要起事,又有何難哉?待得大寶在手,以王爺在各地軍中之威勢,自可調全國之兵平亂,大事必可鼎定無疑!”
陸純彥顯然早將所有的環節都已詳盡考慮過了,回答起九爺的問話來,自也就顯得自信無比,暢暢而談間,諸阿哥的眼神都已是熾熱得駭人。
“好計,八哥,賭了!”
陸純彥這麼一解說,向來唯恐天下不亂的十爺已是興奮得難以支援,猛地一拍大腿,高聲便嚷嚷了一嗓子。
“八哥,陸先生所言之策應是可行,所慮者便是考題能否順利拿到,對此,小弟實不敢妄言,還請八哥決斷則個。”
九爺同樣很興奮,只是興奮中還是帶著幾分的清醒,慎重地便點出了此策最大的礙難之所在,此無他,照著科舉之慣例,三場筆試的考題皆由老爺子親定,大體上就是從四書五經裡隨意摘抄出一句話或是幾個字來當考題,一旦選定,當場便封入錦囊之中,外頭還加蓋上火漆,而後封入箱中,由大內侍衛嚴密看管起來,直到春閨開始前一刻鐘方才由內禁直接送進貢院,再由主副考官驗查過火漆、錦囊是否被動過之後,方才能開封取題,在整套流程中,唯一能悄無聲息地取得試題的機會便在老爺子密封考題之時,除此之外,其餘諸環節要想動手腳幾乎不可能。
“嗯,姑且一試好了,成與不成,就看天命如何了。”
面對著兩位弟弟期盼的目光,八爺也沒敢將話說得太死,只言姑且一試,倒不是八爺不樂意為之,而是實在難有把握可言。
“哈哈哈……,要的就是這話,奶奶個熊的,要賭就賭個大的,是死是活鳥朝上,怕個毬的!”
八爺這話一出,十爺當即便樂了,哈哈大笑了一通,就宛若已然將三爺父子盡皆扳倒了一般。
“八哥乃英主也,天命定當在我等一邊無疑!”
這都已是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了,素來謹慎的九爺也不再有甚顧忌,毫不猶豫地便表明了支援的態度。
“多謝二位弟弟鼎力相助了,大事若得成,自當永共富貴,至死不渝!”
不說九、十兩位爺激動,八爺也一樣,挖心掏肺地便許下了重諾,當然了,漂亮的話語誰都會說,至於八爺心裡頭到底作何想法麼,那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的……
第779章 騰挪手段(一)
康熙六十年元月十六日,老爺子下了明詔,著仁郡王弘晴為春閨主考,禮部尚書赫申、翰林院內閣侍讀學士王銘義為之副,訊息一經傳開,朝野間譁然一片,反對者極眾,河南道監察御史王允晉更是率先上了本章,強烈反對此道詔書,旋即,八爺黨們紛紛跟進,甚至連不少中立的大臣也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大體上都是認為弘晴文名不顯,驟然充任春閨主考,恐難勝任,待到後來,部分京師周邊的封疆大吏們也都上本對此事表示懷疑之態度,一時間,反對聲浪高漲不已。
面對著朝臣們的極力反彈,弘晴這個當事人自是不敢保持沉默,實際上,早在詔書下達的次日,弘晴便已上了謙讓本章,可也就是這麼個姿態罷了,上本也就只上了一本,過後麼,便即來了個閉門謝客,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等著老爺子自己下個決斷。
老爺子的決斷下得很快,也很堅決,壓根兒就沒給群臣們將事情往大里鬧了去的機會,先是將出頭鳥王允晉連貶****,直接打發到了西線軍中效力,接著又將反對最烈的左都御史納蘭揆敘叫到了暢春園,好一通劈頭蓋臉的訓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