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都臨淄,宮殿朝堂。 齊簡公接受大夫鮑息諫議,厚待伍子胥,報以戰期,定於春末。 伍子胥告退,命兒子伍封拜鮑息為義兄,就此寄居齊國,改稱王孫封,不許用伍氏之姓。伍封自然知道父親用意,乃先與鮑息結拜,然後再拜父親,涕泣送別。 鮑息遙望伍子胥遠去背影,長吁嘆道:子胥公存祀於齊,此番歸國必死。 不料被伍封聽見,淚如江河絕堤,不能遏止。 夫差以為伍員此去必死,便不待其歸,祭師而行。 乃分兵派將,自領中軍,使太宰嚭為副,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興師十萬,同越兵三千,浩浩蕩蕩,望山東進發。 中途遇到伍子胥回來覆命,夫差大為驚奇,就命殿後。 伍員不從,稱病先歸姑蘇,夫差亦不以為意。 齊將國書聞報吳兵來伐,傳令拔寨往迎,至於艾陵(今山東泰安南)。 便在此時,水師來報:我軍在琅琊港擊敗吳國大將徐承,吳師丟盔棄甲、沉船無數。 國書聞報大喜,便對諸將說道:吳軍陸海兩兵,已敗一路;眾將奮勇,必令其陸路軍片甲不回! 夫差同時收到海軍敗訊,不由大怒,乃與諸將共約:來日決戰,有勝無敗,有進無退。眾卿聽我號令,聞鼓而戰,聞金而進,凡後退半步者斬! 諸將聲諾,鬚髮皆乍,各懷必死之心。 誓師已罷,魯國上將叔孫州仇引兵來會。夫差甚喜,賜以劍甲,使為嚮導先鋒,離艾陵五里下寨,與吳軍成為犄角之勢。 一夜無話,來日傳餐,兩軍出營列陣,各自隊圓,就此交鋒。 吳王列陣,叔孫州仇在前,展如次之,王子姑曹在後;使胥門巢率越兵三千往來誘敵,自與伯嚭引軍屯於高阜,越將諸稽郢留於身側。 齊軍列陣,國書自領中軍,陳逆為監軍,公孫夏、公孫揮分領左右兩翼,高無平、宗樓性各為左右先鋒。 兩軍相合,各自奮力,殺傷相抵,不分勝負。 齊帥國書親自執桴鳴鼓,悉起大軍衝殺。 吳王在高阜處看得親切,只以三隊先後迎敵,自於高阜處按兵不動。激戰半日,見齊兵十分奮勇,吳兵漸失便宜,乃命伯嚭引兵一萬,先去接應,衝動齊軍陣腳。 國書正欲分軍迎敵,忽聞吳軍陣後金聲大震,鉦鐸皆鳴。齊人只道吳兵欲退,不料鉦鐸響處,吳王夫差自引精兵三萬衝下高坡,從刺斜裡直衝齊陣,將齊兵隔作數斷。 展如、姑曹見吳王親自臨陣,勇氣倍增,反身猛擊,殺得齊軍七零八落,頓時潰散。 戰場上局勢大轉,展如就陣上擒了公孫夏,胥門巢刺殺公孫揮於車中,夫差親射宗樓落馬,齊軍大敗。齊軍禁衛將領閭邱明見此,請主帥國書卸甲摘盔,以避敵鋒。 國書嘆道:主公將舉國十萬強兵委付於我,今敗於吳人之手,我有何面目還朝? 乃解甲衝入吳軍,為亂軍所殺。閭邱明亦被魯將州仇擒獲。 吳軍大勝齊師,諸將各自入帳獻功。 齊將高無平逃回臨淄,來見齊侯:我軍中計遭敗,主帥國書、上將公孫揮陣亡;大夫公孫夏、閭邱明被俘。十萬之眾,被擒斬不計其數;革車八百乘,盡為吳軍所有。 齊簡公聞報大驚,乃與田常、闞止左右二相商議,只得遣使齎持金帛,往吳軍營中謝罪請和。夫差許和,主張齊、魯復修兄弟之好,各無侵害;二國聽命受盟,不敢違拗。吳王即命將公孫夏及閭邱明斬首,大會諸將;同時重賞越兵,先使諸稽郢帶回。 夫差揚威齊、魯兩國,引軍回至句曲新宮,西施迎入拜賀。時值新秋,桐陰正茂,夫差與西施登臺飲酒,盤環數日,然後班師還國。 吳師南歸未久,齊簡公便生背悔,復出師伐魯,欲雪敗軍之辱。 子貢使師弟冉有為將,率領魯師與齊作戰,交鋒數合便即獲勝,齊師再次慘敗而還。 魯國執政季康子親往城外迎師,回城後宴請諸將,便於席間詢問冉有。 季康子:卿乃儒士,用兵之法學於何人? 冉有:學於敝師孔子。 季康子大為驚喜,讚道:弟子如此,可知尊師之能。未知孔子如今何在? 冉有:今在衛國。 季康子:使如此大才在外多年,魯國之也。 遂派人齎以厚幣,往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