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晉楚爭雄

成敗影響不大。鄭國是中原的關鍵,自古以來要成就霸業,必須先讓鄭國歸服。寧可失去十個陳國,也不能失去一個鄭國。”韓厥說:“荀罃見識高明,有決斷,能讓鄭國歸服的,肯定是他。我年紀大了,能力也不行了,願意把中軍元帥的職位讓給他。”晉悼公不同意,韓厥堅持請求,最後晉悼公才答應了。韓厥告老退休,荀罃就代替他成為中軍元帥,率領大軍攻打鄭國。軍隊到了虎牢,鄭國人請求結盟,荀罃答應了。等到晉軍回國後,楚共王又親自攻打鄭國,鄭國又和楚國結盟,楚國才回國。晉悼公非常生氣,問各位大夫:“鄭國人反覆無常,晉軍來了就歸附,晉軍走了又背叛,現在想要讓他們真心歸附,應該用什麼辦法呢?”荀罃獻計說:“晉國不能讓鄭國真心歸服,是因為楚國爭奪得太厲害了。現在要讓鄭國歸服,必須先讓楚國疲憊,要讓楚國疲憊,就要用‘以逸待勞’的計策。”晉悼公說:“什麼是‘以逸待勞’的計策呢?”荀罃回答說:“軍隊不能多次出動,多次出動就會疲憊;諸侯不能多次被徵調,多次被徵調就會怨恨。國內疲憊,國外怨恨,用這樣的軍隊去抵擋楚國,我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我請求把晉國的四軍分成三部分,把各個諸侯國的軍隊也分配搭配好。每次只出動一部分軍隊,輪流出去作戰,楚國進攻我們就撤退,楚國撤退我們就再進攻,用我們的一部分軍隊,牽制楚國的全部軍隊。他們想打仗打不了,想休息也休息不了,我們沒有傷亡的危險,他們卻有路途奔波的辛苦。我們能很快出兵,他們卻不能很快趕來,這樣就能讓楚國疲憊,鄭國也就能穩固地歸服我們了。”晉悼公說:“這個計策很好!”就命令荀罃在曲梁訓練軍隊,把四軍分成三部分,確定輪流出徵的制度。荀罃登上高臺釋出命令,高臺上豎起一面杏黃色的大旗,上面寫著“中軍元帥智”。他本來姓荀,為什麼寫“智”字呢?因為荀罃、荀偃叔侄都是大將,軍中都姓荀,不好區分。荀罃的父親荀首封地在智,荀偃的父親荀庚在晉國建立三行的時候,曾經當過中行將軍,所以又用智氏、中行氏來區分。從這以後荀罃就叫智罃,荀偃就叫中行偃,軍中就不會混亂了。這都是荀罃的規定。高臺下面分別排列著三軍:

第一軍,上軍元帥荀偃,副將韓起,魯、曹、邾三國出兵跟隨,中軍副將範匄接應;

第二軍,下軍元帥欒黶,副將士魴,齊、滕、薛三國出兵跟隨,中軍上大夫魏頡接應;

第三軍,新軍元帥趙武,副將魏相,宋、衛、郳三國出兵跟隨,中軍下大夫荀會接應。

荀罃傳令:第一次上軍出征,第二次下軍出征,第三次新軍出征。中軍的兵將,分配好接應的任務,這樣迴圈往復。只要能帶著盟約回來報告,就算有功,而且不許和楚兵交戰。公子楊幹,是晉悼公的同母弟弟,才十九歲,剛剛被任命為中軍戎御,他年輕氣盛,還沒有上過戰場。聽說要出兵攻打鄭國,他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單獨帶一隊人馬,立刻上前殺敵。可是他沒有被智罃點到,心中的一股銳氣按捺不住,就自己請求當先鋒,願意拼死效力。智罃說:“我今天分軍的計劃,只是要快速進軍、快速撤退,不以戰勝敵人為目的。軍隊已經分配好了,小將軍雖然勇猛,但是在這裡用不上。”楊幹堅持請求出戰。荀罃說:“既然小將軍一定要去,那就暫時在荀大夫的部下接應新軍吧。”楊幹又說:“新軍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請求把我調到第一軍部下。”

智罃沒有答應。楊幹仗著自己是晉侯的親弟弟,竟然直接帶著自己的部隊,自成一隊,排在中軍副將範匄的後面。司馬魏絳奉了將令正在整頓隊伍,看到楊幹違反命令亂了次序,立刻敲響戰鼓,向眾人宣告:“楊幹故意違反將令,擾亂了隊伍的秩序,按照軍法本該斬首。念在他是晉侯的親弟弟,暫且把他的車伕殺了,以嚴肅軍紀。”說完就命令軍校抓住楊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