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那麼重視孩子,她要是一來孩子就斷了氣,豈不是傷了原主的心。
那小人兒焦黃一張臉,不過三四歲的年紀,小小的嘴唇邊一圈燎泡,叫人看一眼疼到心裡去。顧曉曉忍著身上疼痛,將她摟到了半摟在懷裡,沉心靜氣開始接受原主的記憶。
歷經了這麼多工,在翻看原主記憶時,顧曉曉還是忍不住可憐起這娘兒倆。
她現在的身子叫細娘,原本名字應該是喜娘,不過命苦,街坊鄰居叫著叫著就成細娘了。別看細娘是三四歲孩童的母親,她現下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
這個世界不似顧曉曉以前待過的任何年代,若細細比照倒和地球上的民國差不多,不過時代人物風俗發展相似,那些國家和地名又有許多不同。
她現在待的鎮子叫玉清鎮,在民國靠江的一個內陸城市底下的不算富庶的縣城裡,細娘身世坎坷,三四歲的年紀碰上戰亂跟家人走散,又被人販子拐了去。
後來幾經倒手到了豐年縣玉清鎮上,被一戶姓楊的人家買走時,年紀已經八九歲,雖然骨瘦如柴小臉漆黑,但幹起活來手腳利索。
楊家買細娘來是做童養媳,這在玉清鎮上很常見,亂世裡家中稍微寬裕些家裡若有個男丁,心心念唸的就是養成後為家族傳宗接代。
以免哪日,被人拉走做了壯丁再也回不來,也正是亂世,今天的大官兒明天就被拉去砍頭了,今天的富紳明兒就被劫匪給鬧了。
老百姓們朝不保夕的,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也不計較門當戶對,也不愛那嬌滴滴的小姐,不管男女只想養個能幹活的,好收拾起一家生計來。
楊家買細娘,為的就是她能幹活,不過養下來發現細娘長的不夠結實,心中還是有些不舒服的。
楊家一共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倆兒子各個都是寶貝,一個行二一個行五,行二的成事兒早,剛撇下一個孫子,不知被誰煽動的,腦袋一熱跑去鬧革命了。
這人一走,天南地北的,楊家爹孃哭天抹淚也沒辦法,只得養著不足一歲的小孫孫,和才四歲的小兒子。
小兒子大孫子各個都是爺孃的命,夫婦倆拉扯著一幫孩子,忙不過來這才生出了買童養媳的心思。自從到處鬧革命後,上面發了話,嚴禁買賣家奴,為了不讓官老爺撈到把柄,凡是買了小丫頭的對外都說是童養媳。
童養媳這可是多年來的老傳統,不管是以前垂著大辮子的官老爺,還是後來大沿帽的官老爺,誰也不能挑出錯來。
以後要是不想當童養媳了,就當女兒嫁出去,也能收一筆彩禮,總歸是虧不了的。
這年頭,媳婦兒的命本來就苦,童養媳的命就更苦看,細娘本分老實本人轉手賣了幾次後,吃夠了各種苦頭,遭人打罵便是家常便飯。為了不再被人賣來賣去,淪落到更不堪的地方,她只能努力抓住每一個機會。
細娘來楊家時才八九歲的年紀,心裡卻像個老人兒似的裝了一肚子的明白,將楊五娃,也就是她那個小丈夫,哄的眉開眼笑,去割豬草時也要一路背著牽著,生怕磕著碰著。
楊家見她照顧楊五娃周到利索,也就打消了將她轉賣,再換個人的念頭。不過在楊五娃爹孃眼裡,他們這可是做了大善事,平時對細娘非打即罵,哪怕楊五娃自己不小心磕了,也要將細娘給抽一頓。
連鄉親們看不過去都會勸上一嘴,讓楊母別打那麼兇,萬一打壞了以後不好生,那不是白養了。
楊母嘴硬要是不能生,她就買個更俊的伢子回來,不過以後下手時也挑地方,不再往肚子上踹,專打屁股拿藤條抽大腿和肩膀。
楊家不算富但也沒窮的揭不開鍋,不然也沒心思養什麼童養媳來幹活,老大出嫁的早,老三老四年紀和細娘差不了多少,但在家裡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