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平度州,儘管目前浮山所還無法控制,依然進行了分配,每個人大約可以分得一畝左右。

均田令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鼓勵大家墾荒。均田令裡面有明確的規定,墾荒出來的田地,歸墾荒人所有,同樣不需要納稅。每個人名下田地的最高限額是五十畝,意味著只要你能力足夠強,完全可以開墾四十五畝的荒地耕種。浮山所周圍可以開墾的荒地,至少有幾十萬畝,足夠大家折騰了。

其實,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年代,一個人僅僅依靠蓄力操作,耕種五畝地已經差不多是極限。事實上,即使是最能耐的人,如果不僱工的話,想要耕種十畝以上的田地,也是非常辛苦的。大明朝可沒有後世那麼先進的工具,牛、馬等畜力都是非常稀缺的,好像浮山所,差不多要五十人才能分到一頭牛。所以,五十畝的上限,已經足夠了。

第二個,是《軍田令》。

軍田令的主要內容,是每個參軍的戰士,都可以獲得五畝的軍田。服役期限為五年。軍田可以傳給子孫,不用拿出來重新分配。軍田同樣不用收稅。因為軍田屬於主人及其後裔永遠所有,可以算得上是家族最寶貴的財產。相對於民田而言,軍田的地位更加的特殊。當然,軍田的獲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準明確表示,只要參軍,只要安心服役,就可以獲得五畝軍田。同時,在服役期間,無論是立功受獎,又或者是犧牲負傷,都可以獲得軍田作為補貼。在這之前,犧牲或受傷的戰士,都已經獲得軍田作為補償。現在,是張准將田地親自分到大家手中的時候了。

軍田令還規定,軍田的選擇權優先於民田。因此,軍田的質量,會比民田好一些。這當然是為了刺激大家踴躍參軍,英勇殺敵,為自己的子孫後輩掙一分永久的產業。古代人的後裔觀念都特別嚴重,只要是能夠為後輩子孫謀取福利的行為,他們都會不遺餘力的參與。

第三個,是《戶籍令》。

戶籍令的主要內容,就是廢除所有的世襲戶籍。

該法令釋出以後,在浮山所的控制範圍內,再也沒有民戶、軍戶、匠戶、漁戶、樂戶、商戶、陰陽戶等的區別。所有人,都是平民,可以自由從事任何職業。他們的後代,同樣不再受到戶籍制度的約束。

第四個,是《經商令》。

經商令的主要內容,是廢除限制商人的各項規定。明朝規定商人不得穿著稠紗等貴重衣物。儘管後來商人勢力興起,誰也不拿這個規定當一回事。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人敢光明正大的廢除太祖的法令不是?張準的這個法令,算是勇敢的走出了這一步。

同時,經商令將商業稅基本定為15%左右,相當於七稅一。當然,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稅率。大明朝的商人,基本上是免稅的,以前是三十稅一,後來乾脆不收了。張準這次將稅率定在15%左右,劉航、王銘宇、侯山平等人,都是相當擔心的。商人不可能為了一點無關緊要的規定,就主動的跑到浮山所來交稅吧?

“玉麟,我們推舉你做千戶!”

張準剛剛宣佈完四項法令,下面就有人激動得大喊大叫。

這樣的喊聲並不奇怪,軍戶們的情感需要發洩,奇怪的是,他叫的是張準的字,而不是張準的姓名。一般來說,只有熟人之間,才會稱呼別人的字。難道是某個自己熟悉的人?可是,張準掃了一眼對方,發現自己並不認識對方。或許,是對方將他當做了熟人朋友吧。

“玉麟,我們推舉你做千戶!”

“玉麟,我們推舉你做千戶!”

“玉麟,我們推舉你做千戶!”

結果,那個人叫出來以後,其他的軍戶們立刻跟著叫起來了。

他們叫喚的,同樣是玉麟兩個字。沒有名,沒有姓,只有字。說明吶喊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