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事和好夢公司一拍兩散,如果真的散夥,那也沒什麼,再找其他電影廠合作就是了。
馮曉剛可以藉機在劇組樹立威信,這個劇組是他說了算,少了誰都能找到替補。
這件事讓林子軒意識到好夢公司要儘快建立自己的班底,藝術中心是他的根據地。
拍電視劇的人一般都想拍電影,他們只是缺少一個進入電影圈的機會。
林子軒給這些人提供機會,他要帶著這幫人闖入電影圈,打造一個堅實可靠的班底。
馮曉剛回到劇組,又和那些不願意配合的人談了一次,結果不太理想。
“你們明兒別來了,咱們這劇組小,容不下你們這些大神。”馮曉剛冷著臉,沉聲道。
說完這句話,他覺得心裡很爽。
他這些天受夠了窩囊氣,只因為這是第一次拍電影,怕弄砸了,這才忍到現在,以他敢和姜聞硬碰硬的脾氣,早就罵上了。
京影廠的人氣沖沖的走了。
第二天,韓三評打電話過來。
他批評了那些人一頓,想讓京影廠的職工返回劇組繼續工作。
“不用了,韓廠長,我們找到合適的人了,劇組一切正常。”林子軒回應道。
在這部電影上,韓三評是出品人,林子軒是製片人,劇組人員的安排由林子軒負責。
韓三評掛了電話,覺得這件事有點意思,看起來是馮曉剛拿京影廠的人立威,不過背後肯定得到了林子軒的許可。
他一直覺得林子軒的性子偏軟,沒想到也是個有脾氣的人。(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
韓三評不是那種外行的領導,他在巴影廠從最底層的照明工做起,一路從場記到導演,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現在。
他熟悉電影行業的每個環節,是真正的內行。
這正是上面把他調到京影廠委以重任的原因所在,外行領導內行是國有企業的一大弊端,京影廠要擺脫過去的包袱,發展振興,需要一位有魄力的內行人來領導。
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規矩。
在華國的電影圈,導演是劇組的核心,劇組裡的成員要服從導演的安排,配合導演的工作,這就是電影圈的規矩。
姜聞拍《陽光燦爛的日子》遭到劇組罷工,那是因為他沒給人家工資。
韓三評當過導演,他明白在劇組裡導演需要維護自己的權威。
在圈子裡有句話,不罵人的導演不是個好導演。
這話有點偏頗,實際上也有不少好脾氣的導演,不過這說明了導演在片場的地位。
在拍片的時候,導演罵你就要聽著,不要覺得自己多了不起,有事情可以私下溝通,和導演當場頂撞是圈子裡的大忌,以後誰還敢用你。
韓三評知道這件事是京影廠的人做的差了,壞了規矩。
這幫人仗著出身京影廠,沒把馮曉剛放在眼裡,如果換一位京影廠的導演,他們就不敢這麼做了,說到底還是欺生。
韓三評沒想到的是林子軒說換人就換人了,乾脆利索。
京影廠不會因為幾個人就和林子軒鬧翻,他們還沒有那麼霸道。
尤其是在目前的困境下,廠子缺少資金,很多片子沒辦法拍攝,同時也不能讓廠子裡的職工閒著,總要給他們安排事做,不然這些人又要鬧事了。
韓三評來到京影廠不到三個月,基本上摸清了廠子的情況,只感覺焦頭爛額,前路艱難。
當然,如果不是這麼有難度的工作,也輪不到他來當這個副廠長了。
這次和好夢公司的矛盾只是一件小事,他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處理,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林子軒掛了電話,同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