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研發的火箭送上太空的,其後的阿波羅十一之所以能夠成功登陸月球,也與布勞恩所研發的“土星5號”火箭的完美密不可分。
像這樣一位世界知名的科學家,楚思南不可能會不知道,更何況精明能幹的安全委員會特工,已經將這個年輕人的資料調查的一清二楚,他們甚至還提供了布勞恩詳盡的作息生活習慣方面的資料。
“德秘密研製的復仇飛彈已成功,資料顯示,該種武器適用於大破壞性的遠端打擊,其打擊半徑超過三百千米,執行高度近一百千米,若其大量生產並投入東線作戰,則可在基輔一線實施對莫斯科地區的打擊……”
情報分析人員的分析非常準確,儘管目前在東線戰場上,德軍的實力已經構不成對蘇聯地威脅。但是如果真的將V…2投入到基輔前線,那麼整個莫斯科都將被德軍劃入打擊範圍,這種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作為統帥部最高統帥的楚思南,絕不能對此視若無睹。
楚思南不會忘記,在他所熟知的那段二戰歷史中,德軍的數千枚V…2火箭曾經給倒黴的英國與荷蘭造成了多麼大的損失,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時時刻刻都可能突然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名副其實的飛彈,絕不是蘇聯現有地任何兵種可以對付的了地。
如果要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那麼蘇聯方面應該採取什麼樣地措施呢?毫無疑問,楚思南目前要做的就是兩點:其一。命令基輔正面的蘇軍部隊,也就是朱可夫所指揮的中央方面軍。加大對基輔地區德軍的進攻力度,儘可能早一步解放基輔,從而將德軍的戰線推到V…2火箭的打擊範圍之外。其二,在蘇聯建立旨在研發戰略火箭技術地開發局,同時,利用安全委員會情報機構所得到的關於德軍火箭技術的情報資料,加快速度研發蘇聯自己的遠端戰略火箭技術。
研發遠端的火箭技術。蘇聯並非沒有基礎。早在二十年代末,齊奧爾科夫斯基就已經提出了多級火箭結構的理論,不過遺憾地是,在隨後的十幾年時間裡,蘇聯將火箭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放到了飛機動力以及火箭炮地開發方面。從而同德國的研究方向產生了差異。如今,受到了德國開發V…2火箭的刺激,楚思南將目光投到了火箭作為運載工具的技術開發上。這一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組構出一個這方面的技術開發小組。
當然,除了火箭技術的開發之外,此次的會議上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議題,而這個議題也是讓楚思南在內心深處感到矛盾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核武的開發問題。
作為一名軍人出身的最高統帥,楚思南瞭解原子彈對於未來戰爭與和平的影響力有多大,同樣,也知道這種武器有多麼危險,它對人類的殺傷性作用有多麼殘酷。毫無疑問,在經歷過未來反核時代的楚思南,有著同這個時代的人們完全不同的思想。在如今這個時代,所有人考慮的,都是如何生產出更新式的武器,以儘可能有效的殺傷自己的敵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研發原子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楚思南呢,他考慮的問題就要多得多了,從本心來說,他絕不期望核武這種東西的出現,他甚至希望歷史能夠因為他的出現而發生轉變,由於戰爭的提前結束,美國人能夠放棄在這種武器上的進一步研究。可是如今看來,他的期望落空了,美國人不僅沒有放棄對這種武器的研究,相反,他們的研究速度倒是加快了。
在吉爾尼洛娃提交的那些安全委員會諜報中,有一項就是美國與英國大批科學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