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大量的不良房產貸款。這些貸款在高估的情況下發放,在房價下滑以及高額按揭利率的壓力下,許多借款人選擇停止還款,放棄了他們的房產。
因此,“大來財務”的現金流變成了難以出售且持續貶值的房產。
這些資金其實是從金融市場借貸得來的,所以“大來財務”陷入了困境。
實際上,它還有機會,因為它與“恆隆銀行”有著緊密聯絡,並且得到了一筆貸款。如果謹慎操作,或許可以度過難關。
然而,“大來財務”選擇了冒險,它用這筆錢在外匯市場全部押注英鎊升值,希望英國在馬島戰爭中的勝利能夠帶動英鎊的上漲。
不幸的是,英鎊並未如願持續升值。高槓杆的“大來財務”在英鎊未能迅速反彈時就遭遇了巨大損失。
儘管如此,只要不公開虧損,它仍有機會翻身,因為它還有一些可用作抵押的資產。
遺憾的是,由於“謝利源金鋪”引發的擠兌風波迅速蔓延,眾多持有“大來財務”存款憑證的投資者紛紛要求提現,哪怕犧牲利息也在所不惜。
根據香江新的金融管理體系,每個憑證至少代表了10萬港元的價值。
很快,剩餘的現金就被提光了。向“恆隆銀行”求助的人也失望而歸,因為該銀行也已岌岌可危。
當“大來財務”的幾位高層得知援助中斷後,立即決定主動報警,並請求警方介入,甚至願意揭露公司的非法活動細節,以便儘快結束混亂的局面。
作為金融圈的老手,賬目自然是門兒清。
被警察帶走雖然名聲不好聽,但至少眼下安全有了保障,將來或許還能成為關鍵證人,博得一線生機。但留在現場,面對憤怒的人群,後果可就難以預料了。
“大來財務”宣佈破產清算的訊息如同平地驚雷。
然而,這漫長的一天還遠未結束。
“大來財務”的倒閉並未讓聚集的人群散去。在警方的安撫下,人群依然不願離開,因為他們手中的存款單瞬間成了廢紙,這樣的打擊任誰都難以承受。
尤其是在1982年的香港,那時人們的平均月薪還不足三千港元,而這些廢紙上的數字卻動輒十幾萬。
為了保護自身權益,人群中迅速形成了自發聯盟,交流資訊。
這些存款人的社會地位和人脈使得他們能夠更快地獲得有價值的情報。
他們得知,“大來財務”的兩位股東同時也是“恆隆銀行”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