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平是一個遊離在這種經濟制度之外的普通人,反而看的更為透徹。
當然了。
敢像他這麼大膽地針砭時弊的人可不見得會有很多,至少即使是李文秀自己,在他的論文觀點裡面,也沒有太過直接地指出這些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問題,而是從另一個方面去剖析的。
想到這裡,李文秀不由得有些頭疼,他算是見識了這個傢伙的直白了,難怪會把自己整成這幅鬼樣子。
不過這種人,驕傲則已,但是能力也是不俗,而且李文秀很滿意的是,像陳志平這種人,一旦自己說服了,那肯定不會有二心。
“原來劉經理告訴我陳先生能力不俗的時候,我心裡還是有點懷疑的,不過現在看來,倒是我顯得小家子氣了,陳先生的眼光的確很獨到。
這樣吧,我想陳先生也應該明白我請你過來的原因,金和實業是我在國內創立的一家以零售業為主的實業公司。
目前在國內同領域應該算是比較有建樹的企業之一,這一次進軍香港,估計陳先生也明白我想幹什麼,我想請教一下陳先生,金和實業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李文秀話題陡然一轉,陳志平自然也明白李文秀考校他的意思,雖然有些被李文秀跳躍的思維弄得有些一愣一愣的,不過腦子裡卻在開始飛快地轉動起來。
事實上。
陳志平對金和實業的瞭解極其有限,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金和實業是一家大陸的零售公司,主要業務就是旗下的兩個便利店品牌。
但是不得不佩服的是,僅僅是從這兩個簡單的資訊上,其實陳志平就想到了很多問題。
便利店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其實並不是一個很新穎的實業模式,至少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日本這幾個地方,便利店的模式早就已經出現甚至發展到了很不錯的程度。
在香港同樣有便利店,由日本的公司伊藤洋華堂跟原先總部在香港現在在英國的頤和集團開設的7…11便利店就有不少分店。
只所以要說創新,金和實業還談不上,但是正如李文秀所說的,在大陸,因為情況特殊,國外的品牌一時間還很難完全佔領便利店市場,所以24小時便利店的快速成長也是一種機遇巧合。
現在在大面積佔領國內市場之後,金和實業下一步的目光就應該瞄準國外市場,而李文秀的做法也的確是這樣。
從決定跟遠東集團合作開始,李文秀其實就已經開始有計劃地佈局進軍海外市場的事情,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進度還算是可以。
陳志平思襯著,倒是沒有遲疑很長的時間立馬就說道:“很簡單,趁著西方國家的品牌還不能簡單地進軍中國市場的機會,金和實業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在海外擴充套件市場。
李先生藉助香港這個口岸來實施這個計劃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但是李先生似乎忘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金和實業旗下的便利店之所以這麼快就能夠在香港站住腳跟,而且還進一步進入東南亞市場,應該是選擇了一個擁有海外銷售渠道的港島本地企業進行合作。
但是李先生有沒有想過,既然國外的品牌在短時間之內還無法大規模進軍大陸市場的話,為什麼李先生不選擇跟海外的品牌進行合作打入歐美市場呢?
據我所知,目前海外的零售巨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在中國大陸開設了大量的分店,例如沃爾瑪,家樂福。
李先生完全有機會跟他們合作,透過他們在世界各地的銷售網路實現快速擴張,而李先生需要付出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國內市場的股權而已。
如果我沒想錯的話,李先生手上應該至少掌握了金和實業超過6成的股權吧,即使是分割出一半出來,恐怕對你的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