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6部分

窗說亮話,有什麼都直說,你看如何?”

史可法急忙說道:“求之不得也。”

張準點點頭,目光熠熠的落在史可法的臉上,凜然說道:“你覺得,一旦韃子南叩,朝廷會怎麼應對?”

史可法沉吟片刻,緩緩的說道:“邊關戒嚴,調集兵力上京勤王。”

張準輕輕的點點頭,然後又慢慢的說道:“從哪裡調?調多少人?需要多長的時間?需要籌備多少的糧餉?”

史可法頓時有些遲疑,為難的說道:“這個……”

他只是戶部的人,對於軍務,不是很瞭解。朝廷要從哪裡調集軍隊,又要調集多少人,他還真的不太清楚。至於需要多少的時間,又需要多少的糧餉,他同樣沒有計算過。這些都是兵部的職權範圍,他是戶部的人,和這一攤是完全不挨邊的。

忽然發現張準的嘴角,有一絲絲的冷笑,史可法就知道形勢有些不妙。這個入京勤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只怕未必能順利的進行。如果弄巧成拙,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

韃子第一次入寇的時候,入京勤王的軍隊,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終導致山西巡撫耿如杞、山西總兵張鴻功被殺。這一直都是朝廷的一塊心病。因為此事以後,各地官員對入京勤王的積極性大減,甚至是陽奉陰違。他們總是尋找各種各樣的辦法拖延行動,甚至根本是用假情報來敷衍朝廷。

想想也覺得無奈。別人興沖沖的跑來勤王,卻連飯都沒有得吃,士兵不得不自己找東西吃。這本來是兵部的責任,最後卻怪在了勤王軍隊的頭上。最積極勤王的兩個大員,對朝廷最忠心耿耿的兩個大員,最後竟然含冤被殺。有這樣的先例在,地方大員誰還願意積極的入京勤王?活得不耐煩了不是?

耿如杞、張鴻功被殺的惡果,在韃子第二次入寇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勤王詔書發出了,各地都表示會積極的派遣軍隊,上京勤王。當時兵部樂觀的估計,從山西、河南、山東、南直隸、湖廣、四川等地,可以調集三十萬的軍隊到來京師。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一兵一卒都沒有到達京師。

各地大員的報告都非常一致,要麼是橋樑被毀,無法通行;要麼是道路不通,需要繞路;要麼是糧餉不足,需要繼續籌措;要麼是軍中爆發瘟疫,需要處理……林林總總,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些全部都是藉口。但是,朝廷也拿這些地方大員沒辦法。所謂法不責眾,你總不能將所有的地方大員,都全部裁撤了吧?若非韃子並沒有強攻京師的計劃,只怕京師是要有危險的。

根據張準的情報,韃子的第三次入寇,兵力比前兩次都要雄厚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人入京勤王,三大營能否守住京師,還真的是未知數啊就算韃子強攻不下京師,圍困京師幾個月,恐怕京師也夠嗆的。

京師裡面,可是有至少六七十萬人,光是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天文數字。戶部掌管錢糧,史可法對京師的糧食儲備,是最清楚不過的了。即使實行最嚴格的糧食控制,恐怕也無法支撐三個月。換言之,三個月以後,即使韃子不攻城,京師自己也潰滅了。

沉吟片刻,史可法緩緩的說道:“還請都督大人賜教。”

張準點點頭,漫不經意的說道:“我是隨意的說說,史郎中聽過就算。”

史可法自然不會聽過就算,下意識的端正身體,凝神細聽。

張準當即毫不客氣的指點起來。

韃子一旦南叩,朝廷當然想調集兵力入京勤王。說真的,京師的三大營,未必能夠保住京師,如果韃子真的是窮兇極惡的話。皇帝和內閣,大概也不敢只依靠三大營鎮守京師。韃子第一次入寇,第二次入寇,朝廷都調兵入京勤王,相信第三次也不會例外。

問題是,朝廷從哪裡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