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與張道長之爭,確實因貓鬼之術而起。張道長因此對貧道師兄弟,甚有成見。不過大丈夫行事不拘小節,為天下蒼生故,莫說是太后,縱是千百人為此送命,也是可取。”
金蟬聽了忍不住道:“阿彌陀佛。道長所說,貧道不解。我佛門以慈悲為懷,勸人為善,但向來只是以身示法,以已正人,從自己不殺生,不食葷做起,來感悟世人。不知道長為何說為蒼生而殺生呢?”
“哈哈,你們佛門,口口聲聲慈悲,卻只是獨善其身而已。所謂佛門三寶,也侷限於西南一隅,縱是佛祖出生之地,不服者也甚眾,如何能點化天下。要知道天下蒼生,多是愚鈍之人,僅憑唸經,如何說到他們心中去,須得以為首者,用霹靂手段,促其迷途知返,方可去除貪念,天下從此相安。”
張道陵聽他如此說,忍不住反駁道:“道長所言,貧道不敢苟同。想我道祖老君自創立道教以來,最崇道法自然,所求天下之境,不過為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天公真人,不知你所說的去除貪念後,要建得是何等天下,從此天下能否相安?”
“哈哈,張道長既然有此一問,時間尚足,貧道就與二位論論。”天公真人笑著,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自古三皇五帝起,天下便是有德者居之。堯舜禹王,俱是如此。湯武革命,武王伐紂,雖是順乎於天,但卻失信於人。從此以後,天下崇德之心漸失,是以周曆王以殺止謗,周幽王為討美人一笑,用烽火戲弄諸侯,其德更失,待周平王東遷後,與鄭國交質,致使王位降格,周桓王伐鄭,被祝聃射肩。王威更無,待魯桓公謀殺其兄,不向周桓王請封而自立,周王再無天子之威。春秋五霸混戰,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並立,田氏代齊,周王竟全都冊封,以天子之名,而事強者,從此禮崩樂壞,為秦取而代之。秦有天下,而以威代德,刑法過重,民眾遂反,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漢高祖斬白蛇而起,奉黃老思想,無為而治,雖有文景之治,也有綠林、赤眉之亂。由此來看,天下蒼生,遇明君得以生息,遇昏君則苦痛不堪。是以欲想惠德於天下,則不可將此寄於天子一人之身。天下仍天下人共有之,吾念於此,奉太平真君之命,特創太平聖教,以行大順之道,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二位俱是不世之才,且均是善良之輩,如若願入我教,貧道願以副教主之位相贈,共謀天下太平。”說到此處,天公真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起身向張金二人施禮,表情也是甚為誠懇。
“多謝真人高看我等,小道有一事不明,還需請教。”
“但說無妨。”
“請問真人,你所創之教,行大順之道,不知何為大順之道,為何行此道能致天下太平?”
“哈哈哈哈”。天公真人笑道:“吾自嶗山修行,日夜苦思何以能致天下太平,始終不得其解,直到一日我見一螞蟻外出覓食,方才悟得大順之道。”
“螞蟻?”張道陵與金蟬同時問道。
“不錯,那螞蟻自得一米粒後,並不先食,而是奮力將其運回蟻窩。但因其體小力薄,行至半途,無力再運,遂又回窩搬取救兵。待眾蟻來後,沒有一個乘機吃口米粒,仍是奮力將米粒運回。我見此景,不禁來了興趣,更加細心觀察。又見眾蟻圍攻一螞蚱。螞蚱對人來說,不過一小蟲兒,但對螞蟻來說,卻是龐然大物。螞蚱身邊,已有數十隻死蟻,但眾蟻仍是前赴後繼,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蚱全身,眾蟻協同作戰,最終打敗了螞蚱,將其分成數十份,帶回了窩中。這螞蟻雖小,卻是有仁有義,有勇有謀,讓人佩服。經我多次觀察,終於明白何以螞蟻雖小,也能在這世間存立。那就是隻要是蟻中的規矩,皆是上下順服,分工有序,共採共用。眾蟻外出覓食,無論是誰找到食物,均不偷吃,不獨享,而是費盡千辛萬苦,也要帶回來與眾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