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卻不接,只是道:“這是太后要賞給金蟬小師父的,雖然只剩下這一點了,還是請金蟬小師父收下吧。”
金蟬聽了,起身恭恭敬敬地接過,收在懷中。
玉蘭又道:“金蟬小師父,你當日在白馬寺所求,太后已幫你實現了,就是我們剛才寫的,太后賜名叫‘蔡侯紙’。它是用樹皮、草木製成的,製做起來又便宜又省事,現在老百姓們都用上了。”
金蟬聞聽,更是喜歡,輕輕拿過一張,放在手上細看。
張道陵則又看向那張寫有詩的紙,輕輕唸了幾遍,又問道:“玉蘭姑娘,這詩你們可推測出什麼了嗎?”
玉蘭道:“我和太后自慧智在佛經中留下的詩中,猜出喬木指的是太后,那三槐則代指三公。此詩前兩句應指得是道祖騎青牛過函谷關的和白馬馱佛經的典故。前因掩後果,神龜赴滄海,這兩句點出因果,須得要神龜入海,這就不好琢磨了。但這如意,仍是龜殼所制,又因太后滴血而出字,或是此意,也未可知。仲秋視霄漢,九星映五臺,這兩句當時我和太后有點不明白,但是休說皇子事這一句,讓人既興奮又疑惑,休說皇子事,這句到底是讓人猜還是不讓人猜呢,為什麼休說呢?這些事我和太后始終沒有想明白,於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中秋節那天,太后親自傳問了當年三公中還在人世的陳寵,果然問出了些名堂。”
“噢,他怎麼說?”
“開始陳寵尚不肯說,他道此事事關大漢天下,先帝曾命他不許與他人說。是太后再三要求,他才說那一年,正值太后懷胎之際,先帝患重病,生命垂危,一日先帝忽將他們三人喚至床前,告訴我們,有一事可保他和大漢江山無憂,只是此事太過難辦。讓他們立誓從之,至死不可違。等他們立誓之後,先帝才傳旨,宣一僧一道人入見。那僧人是白馬寺的慧智。那道人卻毫不認識。先帝也只說仍來自蓬萊的仙長,當年他還是太子時曾見過這位仙長為漢章帝他獻過的金丹,前些日子他神機妙算,知先帝得重病,是以過來為先帝治病。那真人對我等說道:先帝之病非金丹可治,仍是外魔侵體。概因當年他繼位後剷除竇氏時,殺戮太多,被人施以巫蠱之咒,才致此難,只有外魔遷出宮中,方可解先帝之難。先帝此前所生三子之所以全都夭折,也全因此故。那真人在宮中看了一番,從後宮中挖出一個身披一件金縷衣的木偶,說解除先帝身上的外魔困擾,只有將此物所凝結的怨氣化淨才行。”
金蟬聽到這裡,顫聲道:“阿彌陀佛,金縷衣,可是用金絲織成的嗎?”
玉蘭搖了搖頭,道:“這個我說不好,只是聽他們這樣說,什麼樣子我也沒見過。”繼而又道,“那陳寵最後告訴太后,因那真人已看過娘娘相貌,道娘娘仍大福大貴之人,且腹中胎兒仍是男孩,也是金貴無比之人。他說解決之道,非有與先帝血脈相通,且至親至愛之人披此金縷衣,代為受折,則此禍可消。也就是說待孩子出生後,由那真人作法,子代父過,則解先帝所受巫蠱之咒。”
張道陵聽到這裡,點頭道:“我明白了,此仍李代桃僵之法,我曾有過耳聞,也只道是傳說,沒想到世間果有此術。”
金蟬聽了忍不住又問道:“玉蘭姑娘,那孩子是不是代先帝受難而死了?”
玉蘭說到這裡,也是悲傷,輕輕擦去淚滴,泣聲道:“是的,據陳寵說,那真人用太后所生之子,施法為先帝祛病,先帝病好了,可是,那孩子也死了。”
張道陵聽了卻問道:“那慧智呢?他不也是先帝請來的嗎?”
“我聽陳寵說,慧智只是精修佛法,並無神通,那真人施法之後,由慧智為那孩子祈福,求佛祖保佑,讓皇子早日超生,不再被外魔所難。之後那道長不知所蹤。再後來就是先帝又讓鄭眾找了回慧智,但僅過了三天,那慧智就圓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