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廣告

大周官報衙門發行的大周萬民報,正以極快的速度,傳遍大周。

然而因為產量限制的緣故。

只有京都的報紙供給,能夠擁有龐大的數目。

而大周各地州縣,也僅僅只能分到一,兩份。

紙張和印刷規模的限制,決定了報紙發行受到的限制。

而世族的阻力。

讓報紙很難進入當地州縣。

好在秦布衣和女帝事先籌劃。

世族掌控嚴重的地區,直接將官報衙門,設在南方各地的鄉村之中。

而江河諸省和邊軍諸省,倒是容易推行。

只是,多出了這麼多官報衙門和吏員。

這一筆支出,可不是小數目。

為了重視輿論宣傳的重要性。

秦布衣可是斥巨資幫忙推行官報衙門的建立。

這些年給老卒們掃盲,在不少地方開辦蒙學,讓不少人讀書識字。

這倒是給官報衙門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援。

官報衙門只要一個芝麻主官,兩個吏員就可以完成一個鎮縣的宣傳工作。

然而一個鎮亦或是一個鄉,就要三個吏員。

天下成千上萬個鎮縣,上萬個鄉村,這筆投入就多的可怕了。

所以,初期也只能在州縣,大城鎮推廣。

可即便如此,一年下來,沒有個千萬兩銀子的支出。

也是無法維持官報衙門運轉的。

不過,報紙的作用,在當天下午便凸顯了出來。

文官集團和世家大族全部在背後罵娘,叫苦不迭。

百姓瞭解國策,稅法,稅收,可以避免貪官汙吏的盤剝。

對於百姓來說,勸課農桑的新型農業技術,是很多人爭相學習嘗試的事情。

而特別的商業廣告,更是席捲京都。

八文平價鹽,放心鹽,五文鹹醃菜等洗腦廣告在京都及其周邊州縣,鄉鎮瘋傳。

這幾天,雖然平價鹽已經遍傳京都。

可依舊有很多人不知道鹽價猛降。

如此口耳相傳,官報衙門官吏開始到處宣讀報紙之後。

大周鹽業的鹽鋪,在下午,甚至傍晚時刻,引來了一波客流潮。

京都周邊的很多鄉村百姓,早上得知報紙廣告,下午就大量湧入京都,購買食鹽,鹹菜。

除此之外,陶瓷鍋碗,低質不鏽鋼的鍋碗瓢盆,也成了熱銷商品。

整個京都附近的一百里左右的州縣區域。

因為大周帝都的虹吸效應,聚集著不下五百萬百姓,商人,世族,以及討生活的京漂。

所有人跑來買兩包食鹽,秦布衣的鹽鋪都能完全供給。

考慮到有人想要囤積居奇,破壞平價鹽供給。

可秦布衣也是做了安排。

每個買鹽之人,都會在手腕蓋上一個特殊顏料的小印戳。

短時間內洗不掉,這也就很難出現囤積的情況。

購買時檢查一下手腕,可杜絕世族鹽商搞事情。

也因為這個方法,京都的世族鹽商更是破口大罵。

至於更加精美的平民骨瓷,中檔青花瓷,和一些釉彩瓷器,直接賣瘋了。

食鹽,骨瓷。

現在是秦布衣創收的兩大銷量冠軍。

靠海,食鹽便不會缺少。

而骨瓷更是簡單,秦布衣的走私生意,從北地購買了大量的牛羊。

這些牛羊,肉用來做醃肉,燻肉肉乾,作為糧食來囤積。

而骨頭敲骨吸髓之後,則是用來製作骨瓷。

天然奶白的骨質釉色瓷器,比起大周百姓常用的土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