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怒火,咬了咬牙,一擺手,進逼地討教道。
“歷弟客氣了,指教不敢當,探討一下卻也無妨,呵,道理說來也簡單,無論德也好,仁也罷,又或是教化乃至律法,那都是為上者對百姓萬民的體恤,出發點無疑是好的,然,要想保證所有政策皆符合百姓之所需,卻並非簡單說說便能辦得到的,更不是閉門造車所能成事的,這就需要上令下達與下情上呈,溝通渠道順暢與否也就成了德政又或是仁政能否奏效的關鍵之所在,這麼個解釋,且不知歷弟可滿意否?”
弘晴倒也沒賣啥關子,輕笑了一聲,慢條斯理地解說了一番,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弘曆先前所言中的缺憾之所在。
“晴兄說得雖是有理,然,依小弟看來,卻不免有言過其實之嫌罷,今我大清之吏治較諸歷朝歷代遠為清明,何也?概因上有皇瑪法聖明無雙,下有忠臣良將無數,至於晴兄所言之溝通渠道亦是不缺,上令下達除詔書之外,更有邸報溝通各省乃至府縣,百姓皆可從各地官府佈告中得知朝堂各項政令,至於下情上呈亦然如此,但凡民有所請,各地官府皆可逐級上報,似並不存在晴兄所言之溝通障礙罷?”
又被弘晴教訓了一番,弘曆心中本就高漲的怒氣自不免更澎湃了幾分,不過麼,倒是沒太多的失態,僅僅只是眼神明顯比平日裡多了幾分的戾氣罷了,語調倒也算是平穩,只是言辭卻顯然尖刻了不老少,針鋒相對地便將弘晴的解釋頂了回去。
他孃的,這廝還真是時時刻刻不忘拍老爺子的馬屁,不嫌累麼?
一聽弘曆這般說法,弘晴險些笑噴了出來,沒旁的,大清眼下的吏治如何弘晴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的,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啥大問題,可實際上麼,**的根子早就埋下了,之所以沒爆發出來,不過是因這些年來經濟快速發展,海外糧種的引進又極大地豐富了普通民眾的餐桌,溫飽問題基本得以解決,這才掩蓋住了諸多**之情形,此無他,華夏的民眾實在是太逆來順受了些,只要有衣穿、有飯吃,那真就幸福得不行,至於官府是否**麼,民眾其實並不甚關切,而這,對於朝廷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麼,自然是管理起來輕鬆,然則貪腐問題若是長久積累下來,一旦遇到了天災**,民眾首先要反的便是官府,那後果麼,自然也就是玉石俱焚了的,旁人不清楚此點,可有著後世經歷的弘晴卻是心中有數得很。
“歷弟倒是好自信,豈不聞俗話有云:報喜不報憂者,常情也,若上下溝通之渠道真能暢通無阻,又何來如許多的冤假錯案?數年前的刑部宰白鵝、戶部清欠風波又都是從何而來?諸如此般欺上瞞下者,又豈是罕矣?且不知歷弟對此可有甚解釋麼?”
弘晴今兒個本來是準備給四爺、八爺等人一點顏色瞧瞧的,然則弘曆既是要強出頭,那就沒啥好說了的,人臉都伸過來了,不重重給弘曆來上幾巴掌,那也未免太對不起弘曆的盛情了不是?這不,弘晴這一連串的問題就有若一連串的炸彈般,頓時便炸得弘曆面色通紅不已。
“晴兄此言過矣,不屑之徒歷朝歷代皆有,豈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小弟堅信大多數官員是好的,斷不似晴兄所言的那般。”
論口才,弘曆雖也算得上不錯,可跟弘晴一比,差距顯然不小,先前的對答中只稍露出一絲的破綻,立馬便弘晴死揪著不放,幾番叱問下來,弘曆已是有些力不能支了,不過麼,卻兀自不肯認輸,依舊在頑強地抵擋著,縱使如此,頹勢也已是畢露無遺了的。
“或許罷,然,若是監督體系不能健全,再好的人在爛泥塘裡呆久了,難免不會被同化,再者,能早些揪出害群之馬豈不更佳,而這,正是報紙的功能之一,先前秦公公所宣的報紙之章程裡已是說得很清楚了,報社之記者將深入民間,發掘各種素材,以編輯成文,既可有官場黑幕,也可有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