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緩緩閉上眼睛,沉浸在這紛繁複雜的思緒之中。此刻,他仿若置身於道家的空靈之境,又仿若踏入了佛教的禪意世界。
道家講 “致虛極,守靜篤”,在這一片廢墟之中,在這內心的掙扎與思索之間,他努力讓自己的內心放空,摒棄一切雜念,去聆聽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他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仿若滄海一粟,在這天地鉅變、災禍降臨之時,人力竟是如此微薄。然而,道家又言 “無為而治” 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之道,去做該做之事。
他如今所為,不正是順應本心,守護清平鎮,守護這一方百姓嗎?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道。
再看佛教所云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清平鎮的變化不正是無常的體現?
曾經的繁華轉瞬即逝,一切皆在瞬息萬變之中。
而他在這場變故中,逐漸放下了對自我修為、自我得失的執念,當他全身心投入到守護鎮民的行動中時,他忘卻了自己靈力枯竭的困境,忘卻了自身的榮辱安危,只一心想著如何幫助他人。
“慈悲為懷”,這份對鎮民的慈悲之心,讓他在困境中堅守,在磨難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