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棺木的自然是喜喪的老人,無病無災自然死亡的。
黃色棺木即原木色的棺材,使用的最廣泛,最早都是比較窮的人家使用,沒錢粉刷棺材,就只能使用原色了,現在棺材鋪雕花刷漆,就比原來上檔次多了,選擇的人也多了。
白色棺材在華國的殯葬習俗中只適用於未嫁人就過世的女子,或者尚未娶妻又無後的男子。
金色棺材原來是皇室專用,或者身份顯赫富貴的王公大臣使用,現在有條件的家庭也會選擇金色。
王家兒女眾多,條件也算不錯,棺材是幾個兒女湊錢定做的。
早就準備好的了,一人一個,老頭的已經收起來了,今天又把老太太的抬出來了。
棺材是在齊天陽他外公家定的。
改革開放恢復傳統習俗以後,趙家就在鎮上開了棺材鋪,正大光明的幹起了老本行,之前鎮上就他們一家棺材鋪,現在又多了兩家。
想賺死人錢的也不少。
王老太的屍體是不打算火化的。
三年前,國家頒佈了《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部分地區開始強制火化。
但是並不順利,尤其是在農村。
不少地區不具備建立火葬廠的條件,要火化就要把人拉到鎮上、縣裡甚至是市裡。
老百姓講究入土為安,不少農民先火葬,再將骨灰盒放入棺材裡土葬,這一折騰就很勞民傷財。
南林鎮是有火葬場的,但是真正執行的人不多,除非是在國營單位或者政府機關工作的,老百姓還是選擇土葬。
有管的,就拿點錢打點一下。
甜寶帶著小帥上了三根香,拜了拜才看向棺材。
棺材蓋半掩,王老太身穿黑色壽衣,頭朝裡腳朝外,臉上蓋著黃紙,頭枕凹形空心枕,上繡日月、山川、花卉,枕頭裡面是線香和五穀等。
身上鋪著七張銀箔,最上面從頭到腳蒙黃布七尺,也有做成小被子,繡上花的,這個是出嫁的閨女準備,俗稱“鋪兒蓋女”。
兩隻腳底踩著一金一銀兩個元寶,寓意著腳踩金銀,後人發福。
也有踩蓮花的。
王家也算是死過一次老人,有經驗了。
兒女們給老太太梳洗的很利索,絆腳繩也綁好了。
棺材裡擺放著一些物品,金銀元寶、五穀雜糧,還有紙糊的金山銀山等。
甜寶掃視了一下棺材裡面,眉頭一皺,“鞋是誰換的?”
老太太腳上穿著一雙嶄新的黑色皮鞋。
老四趕緊過來一看,“這個不是我之前去花城給我娘買的嗎?她可稀罕了,還說秋天時候穿,唉!我爹說等著燒大紙的時候把這個帽子和那些舊衣服一起燒了……”
他看向甜寶,“我也不知道誰給換上了,這也沒啥問題吧?這裡還放了好幾樣她生前稀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