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失而復得,虛驚了一場,冷胖驚魂未定。
她坐在窗前,望著窗外那棵老槐樹,思緒飄回到了過去。那時候,她剛嫁進張家,對一切都還很陌生。婆婆張嫂是個傳統的女人,有著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和家庭觀念。
自嫁到張家之後,寨子裡的那些人,經常會跟冷胖講起張嫂,她小小的身軀養大了張家六個兒女,還伺候張木匠,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張木匠的母親在世時,還服侍婆婆,端屎端尿,刮痧喂藥,從無怨言,一直將婆婆送上山。
儘管如此,婆婆也還是偏袒著小叔媳婦,從不認可張嫂,但即使這樣,她也從未對婆婆發過火,從未與婆婆吵過架。
有一次,張嫂省吃儉用,用辛辛苦苦賣柴火得來的錢,買一件茶花色小棉襖,準備冬天裡穿的,但沒想到被婆婆偷去給了小叔子的媳婦了,這也是兩妯娌一起去趕街時,才被張嫂看見的。
小叔子媳婦穿著這件嶄新的小棉襖,一臉驕傲地告訴張嫂,這是婆婆買給的新衣服。
張嫂一眼就看出這是自己買的衣服,她的眼淚都快掉出來了,但最終她還是強忍怒火,還了小叔子媳婦一個笑臉,默默地走開了。
要知道,在那些艱苦的年代,買一件新衣服是多麼不容易的事。為了買這件衣服,張嫂徒步往返30多公里山路,將砍來的柴火一趟趟背到壩鎮街上去賣,好不容易才買到這件心愛的花棉襖啊。
寨里老一輩的人,總是將這些張嫂的陳年往事,講給冷胖聽,顯然是希望冷胖多學婆婆張嫂身上的好美德,繼承張家的好傳統。
張嫂的為人處世,已經成了作為晚輩的冷胖,為人妻母的一面鏡子。同時也是悶龍、碎嘴,還有小把式這等兒媳婦的一面鏡子。
作為張家五個兒子中最小的兒媳婦,冷胖是個典型的80後女人,出生在山區,從小家境不好,沒有上過學,但總有著不切實際的生活的幻想與企求。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們婆媳之間產生過諸多的分歧。
張嫂認為孩子就應該遵從規矩,學會做人,將來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而冷胖覺得,應該給孩子吃好穿好,不要像過去張嫂的那輩人,該吃不得吃,該穿不得穿,一輩子都在煎熬中度過。
為此,婆媳二人經常鬥嘴。
“您那套早就過時了,現在的孩子可不能這麼教。”
“我養大了這麼多孩子,難道還不如你會教孩子嗎?”
兩人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時常鬧得不歡而散。
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的摩擦越來越多。家裡的家務分配、飲食習慣,甚至是一些親戚間的往來,都能成為她們爭吵的導火索。
有一次,張嫂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冷破卻皺著眉頭說:“太清淡了,沒法吃!”
張嫂覺得很委屈,你成天不幹活,卻對別人的辛苦付出,挑三揀四。她怒懟冷胖道:
“我做了一輩子飯,沒有說不好吃的,就你挑剔。”
張嫂對這個小兒子媳婦,早就已經有了意見,但為了小兒子的幸福,她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
家裡來客人時,婆婆總是希望冷胖能按老規矩招待客人,而冷胖則不分老幼,無規蹈矩。
這些平常看似瑣碎的小事,卻像一根根刺,不斷地紮在婆媳間的關係上。
在車禍前的前幾天,冷胖也還在和婆婆拌嘴,婆婆的突然離去,反倒使冷胖有些不大適應。
那天,冷胖怒氣衝衝將張嫂的遺物扔出去時,她意外地發現婆婆為她的兩個孩子織的毛衣。
這兩件毛衣雖然款式老氣,但每一針都飽含著婆婆對孩子,包括對冷胖的愛。
那天還翻到一些儲存完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