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亮的老家,那是一個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地方,古老的習俗和技藝,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
李淑萍,一個從外鄉嫁給張家大兒子張亮的媳婦,雖然在縣城一所中學教藝術課,但對這裡的傳統文化有著深深的熱愛。
剛嫁給張亮的時候,李淑萍滿心歡喜地想要融入這個家庭,融入這個充滿傳統文化魅力的地方。
她看著那些精美的剪紙,想象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村裡的老藝人一樣,用剪刀在紅紙上創造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她看著那些精緻的手工藝品,心裡琢磨著其中的製作奧秘。
然而,家庭矛盾卻像一片烏雲,無情地遮住了她心中的陽光。
她的公公張木匠是一個比較封閉且非常固執的人,對於李淑萍這個外來的媳婦總是有著諸多的挑剔。
從日常的家務瑣事,到對家庭事務的決策權,公公張木匠與大媳婦李淑萍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
李淑萍每天都在家庭紛爭中疲於奔命,她的精力被消耗在這些無休止的爭吵和矛盾之中,根本無暇去顧及自己熱愛的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之事。
時間在家庭的紛爭中悄然流逝,直到張木匠的老伴張嫂去世後,張木匠的性格才變得自閉起來,不見人、少說話、不問家事,張家的氛圍才開始發生變化。
張亮意識到,家庭的和諧才是最重要的,他開始更加關心李淑萍,尊重她的想法和意見。
李淑萍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那種久違的和諧氛圍重新回到了這個家。
張家家庭的和諧,讓李淑萍終於有精力去重拾自己的夢想。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村裡的婦女和孩子們。
在這個傳統的村莊裡,婦女們有著靈巧的雙手,孩子們有著無限的創造力,而剪紙藝術和手工藝品製作,正是可以將大家凝聚在一起的絕佳方式。
李淑萍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邀請村裡的婦女和孩子們到村裡的小祠堂參加剪紙活動。
她從自己的收藏中拿出那些精美的剪紙作品,給大家展示。
週末回老家時,李淑萍就會到村裡開展工作。
一天,她拿著剪紙,眼中滿是熱情地對老鄉們說:“老鄉們,你們看,這我製作的一幅剪紙作品,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每一根羽毛都栩栩如生,你們喜歡嗎?”
婦女們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李淑萍拿起剪刀,開始慢慢地示範。
她一邊剪,一邊耐心地講解道:“你們看啊,先把紙對摺,然後從這裡開始剪,要注意線條的流暢。”
孩子們興奮地拿起剪刀,跟著她的步驟開始嘗試。
婦女們也不甘示弱,雖然有些生疏,但都認真地學著。
在李淑萍的努力下,村裡的剪紙活動逐漸形成了規模。
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小祠堂裡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剪刀在紙張上發出的“咔嚓”聲就像一首美妙的樂章。
除了剪紙藝術,李淑萍還把目光投向了手工藝品製作。
李淑萍的小叔張飄飄,就在壩鎮開了一個手工藝品公司,對老家的村民影響也是很大的,公司的工人也有村裡的婦女,所以這可是村民們的強項。
不過,李淑萍拓展了民間工藝品的領域,很多是張飄飄的公司沒有開發的。
她從村裡的老藝人那裡,收集了各種手工藝品的製作方法,然後自己先進行嘗試。
李淑萍用麥秸杆編織出小巧玲瓏的螞蚱,用泥土捏出憨態可掬的小動物,用絲線繡出精美的圖案。
然後,她把這些作品展示給婦女和孩子們看。
李淑萍對年輕一點的婦女們說:“姊妹們,大家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