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木匠怎麼也沒想到,張姝竟然會有今天的建樹,他表面上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內心早已忐忑不安起來,想想過去的那些事,的確有些過了。
曾經的張木匠自私狹隘,重男輕女,對張姝的態度總是冷淡甚至苛刻。
然而,母親張嫂卻視張姝為掌上明珠,給予了她無盡的關愛和支援。
正是這位深厚的母愛,才讓張姝在逆境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中醫師,不僅治好了父親張木匠的失眠症,還贏得了老爺子的認可和尊重。
而張姝的童年並不快樂。
父親張木匠長年在外打工,幫人做木匠兼泥水工,他回家的時間少,沒有給家庭帶來多少幸福。
張木匠喜歡的是聽他話的兒子,他們可以繼承他的事業,因此對女兒一直不待見。
每當張姝犯錯,父親的責備總是毫不留情,言語中充滿了失望和不滿。
有一次,張姝在壩鎮小學的演講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她興高采烈地回家告訴父親。
張木匠頭也不抬,冷冷地對張姝說:“女孩子家,學這些有什麼用?”
張姝一臉的失望,低垂著頭一言不發,默默地流著眼淚。
在張姝的眼裡,母親張嫂則像一縷溫暖的陽光,始終陪伴在張姝身邊,給予她無盡的關愛和支援。
張嫂是一位溫柔賢淑的母親,她深知女兒的聰明和努力,總是鼓勵張姝追求自己的夢想。
每晚,當張姝做完作業後,母親都會陪她讀書,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讓張姝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母親的鼓勵和支援給了張姝前進的動力,讓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張姝從小就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異。她在學校裡備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但回到家後,卻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助。
父親的冷漠讓她感到心寒,但她從未放棄過自己。
張姝很小就知道,只有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父親的看法,贏得他的認可。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她的一位老師因長期失眠而痛苦不堪,經過中醫治療後,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張姝,她開始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一些中醫書籍,嘗試瞭解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姝的中醫知識也越來越豐富。
她開始嘗試用一些簡單的中醫方法,幫助周圍的人解決一些常見的健康問題。
雖然效果有限,但這些小小的成功,讓她更加堅定了學習中醫的決心。
張姝認為,中醫這門古老的學問,不僅能幫助人們解決健康問題,還能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
高中畢業後,張姝決定報考省的醫學院,主修中醫。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他認為中醫是一門“不科學”的學問,無法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張木匠對張姝說:“你要是真的想學醫,就去學西醫,將來好找工作。”
但母親張嫂卻全力支援張姝的選擇,她相信女兒的選擇是正確的。
張嫂對張姝說:“你既然喜歡中醫,就去學吧,媽媽永遠支援你。”
誰知,張木匠像發瘋似的,跳出來堅決反對,就是不讓張嫂報考,不供她上大學。還與母親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最後,張姝只得妥協了,最後放棄了高考。
高中畢業後張姝失望地回到了農村老家,同弟兄姊妹在一起,與母親相依為命。
回家後,她刻苦自學中醫,不僅掌握了紮實的中醫理論知識,還積極向民間老中醫請教,利用空暇時間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