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自從張嫂走失那天開始,這雨就或大或小地一直下著,陰冷難耐。
在張亮看來,這雨,就像是天空被撕裂後的無盡悲泣,從陰沉的蒼穹傾盆而下。
在這個被層層疊疊的大山包圍著的小山村裡,每一滴雨都像是命運無情的叩擊,敲打著張亮的心。
母親出殯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然而那座本應儘快完工的母親的墳墓工程,卻因為這肆虐的大雨被迫停工了。
張亮站在尚未完成的墓地前,雨滴打在他的臉上,混雜著不知是雨水還是淚水。
他望著那些堆放在那裡,被雨水浸泡的建築材料,心中滿是焦急。
“母親,兒子本想讓您早日安息,可這老天似乎都在作對似的,下個沒完沒了。”張亮在心中默默訴說著。
修建張嫂墳墓的工人們早已撤離,只剩下張亮一個人孤獨地站在雨中,周圍是一片泥濘和混亂的材料。
他想起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那些溫暖的笑容,那些充滿關愛的嘮叨,如今都化作心中最深沉的思念和愧疚。
按照張亮老家的習俗,出殯的日子早已確定,這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張家家族傳承的一部分,可如今這大雨卻讓一切都陷入了僵局。
張亮在雨中慢慢踱步,思緒被拉回到了過去。
母親是一個堅強而又善良的女人,她獨自拉扯大六個孩子,在那些艱苦的歲月裡,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小時候,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總是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張亮和弟弟妹妹們,她卻餓著肚子。
父親長年在外幫人做泥水工,很少回家,也很少關心母親,關心家裡,母親一個人撐起了這個家。
即便如此,堅強的母親,性格依然開朗樂觀,對兒女總是關懷備至。
有一次,張亮生病發燒,母親揹著他,在泥濘的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趕往鎮上的診所,那夜裡的雨也像現在這般大,母親的背影在雨中卻無比堅定。
張亮非常清楚的記得,他小時候調皮搗蛋,經常惹事生非,母親總是耐心地教導他,從不像父親那樣動輒就打罵兒女。
初中畢業那年,張亮本可以繼續上高中,但父親卻堅決不讓,一定要張亮回家,母親為此與父親大吵了一架。
失學回家後,張亮就隨母親在家裡參加農業勞動,供養弟妹上學,母親只得鼓勵他邊勞動邊自學,用辛勤的汗水來最終實現繼續讀書的願望。
就是在母親的不斷鼓勵之下,張亮最終才考上了省城的大學,實現了人生夢想。
母親用她那粗糙的雙手,為這個家編織著生活的希望。
在那些年代,她總是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著弟妹們破舊的衣服,那專注的神情彷彿在做著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
而現在,母親即將入土為安,自己卻連一個安穩的墓穴都無法為她建成。
被雷聲從回憶中驚醒的張亮,他突然感到不能再這樣被動等待下去,一定要想辦法化被動為主動。
他開始不斷打電話,聯絡工程的負責人,希望他們儘量克服困難,多想想辦法,工程竣工的時間絕對不能延後。
張亮帶著一絲哀求的聲音,向施工方的負責人懇求道:“王師傅,咱們能不能再想想別的辦法,我母親的出殯日子不能耽擱啊。”
張師傅在電話那頭,很無奈地回覆張亮道:“阿亮,不是我要停工,這雨實在太大了,施工有危險啊,而且材料也都泡壞了,再等等吧,雨停了再說。”
張亮不甘心,又聯絡了村裡的長輩,看看有沒有什麼應對的習俗和辦法。
寨子裡的李大爺告訴他:“按咱們村的老傳統,這種情況的確不太吉利,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張亮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