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功勞簿,任何朝代都存在無數英雄,然而能被記錄下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的人奮鬥一生,只為過上人上人的生活,只為死後墓碑上能好看一些。
平行宇宙是同時進行發展的。穿越至此的安達秉持著不干擾或少干擾這個世界程序的原則,同時也想看看在不干擾的情況下,不同世界的走向是否會一致。
由於安達歷史知識匱乏,便讓系統詳細介紹一下這位武將。張定邊在元朝末年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其一,勇猛無敵。張定邊身材魁梧,精通兵法且武藝高強,有著 “元末第一猛將” 之稱。
在鄱陽湖水戰中,他表現得極為勇猛果敢。兩軍對峙之際,他率領三艘艦船如猛虎般衝入朱元璋陣營,一路斬殺朱元璋部將數名,直逼朱元璋的旗艦。
朱元璋的戰船因躲避匆忙而擱淺,千鈞一髮之時,若不是常遇春及時一箭射中張定邊,朱元璋恐遭不測。即使身中數箭,張定邊仍憑藉超強的勇武撤回自己陣營,且在敗退之時無人能夠阻攔,其勇猛令人歎服。
其二,忠誠不二。張定邊與陳友諒是結拜兄弟,對陳友諒忠心耿耿。
陳友諒起義後,張定邊始終追隨左右,無論是定都武昌,還是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等地,都立下赫赫戰功。
在陳友諒做出一些錯誤決策時,如輕信康茂才的詐降、急於稱帝等,張定邊雖苦苦勸諫,但陳友諒未採納其意見,即便如此,張定邊依然不離不棄。陳友諒中流矢身亡後,張定邊拼死搶回陳友諒的屍體,並保護其兒子陳理回到武昌,擁立陳理為帝。
後來武昌被朱元璋大軍圍困,張定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仍堅守城池。最終,在陳理獻城投降後,張定邊拒絕了朱元璋的任用,以表其對陳友諒的忠誠。
其三,有勇有謀。張定邊不僅勇猛,還具備一定謀略。
在陳友諒與朱元璋的戰爭中,他曾獻計兵分兩路,一路直搗南京,一路兵圍南昌,讓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顧,但陳友諒未聽從其建議,導致戰略失誤。
此外,他能在戰場上準確把握時機,發動奇襲,給朱元璋的軍隊造成極大威脅,若不是運氣稍差,他的行動很可能改變戰爭的走向。
其四,急公好義。張定邊為人急公好義,在鄉里有著不錯的名聲。
他出身漁家,卻知天文、曉地理,還擅長岐黃之術。出家為僧後,他開墾五十多畝田地,一邊研習佛理,一邊行醫救人,廣施萬民,展現出善良和對百姓的關愛。
其五,富有生存智慧。
張定邊深知陳友諒性格多疑,但他憑藉自己的低調和忠誠,贏得了陳友諒的信任,得以在其麾下發揮才能。
在陳友諒戰敗後,他拒絕朱元璋的再三邀請,選擇削髮為僧,遠離政治紛爭,得以善終。這種審時度勢、適時退隱的選擇,體現了他的生存智慧。
總之,張定邊是元末亂世中一位有著卓越軍事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物,他的勇猛、忠誠、智謀和善良都為後人所傳頌。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是元末歷史上令人敬仰的豪傑。
安達看後佩服不已,隨即施展瞬移,來到了張定邊的房內。只見張定邊正在地圖前研究進攻路線,安達剛出現兩秒鐘,就聽到張定邊轉頭大喝:“誰?”
“張將軍果然機警過人,佩服佩服。”
“你是誰?” 張定邊一邊走,一邊握住刀柄。
“我是一位過路人,聽聞將軍有‘元末第一猛將’之稱,慕名而來!”
“豈敢,豈敢。” 張定邊一邊抬手行禮,隨後一支袖箭直奔安達而來,本人則抽刀上前,一個大劈刀直奔安達面門。
安達稍有愣神,心中大罵這傢伙不講武德,隨後發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