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卿這是何意?”
唐舟猶豫片刻,開口道:“聖上要對吐蕃用兵,臣沒有什麼意見,只要聖上覺得有把握滅掉吐蕃就行。”
這話說完,李治並沒有高興,因為他沒有把握滅掉吐蕃。
他有信心打敗吐蕃,但是卻沒有信心滅掉吐蕃。
打敗和滅掉是兩個概念。
吐蕃的兵力再強大,也不可能強大過唐朝的轟天響,有轟天響,大唐就能不敗,也能打敗吐蕃。
但因為吐蕃地理位置的緣故,那裡的海拔相對來說有點高,空氣稀薄,大唐將士去了之後就會有一些高原反應,頭暈什麼的還是小問題,如果出現呼吸不暢,這仗肯定就沒法打了,只能被吐蕃給宰割。
所以,打敗吐蕃容易,滅掉吐蕃難。
很快,李治便明白了唐舟的意思,他嘴裡說著沒什麼意見,其實是不怎麼贊成的。
想到這點,李治撇嘴看了一眼唐舟,道:“唐愛卿,我們兩人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話直說就是了,何必如此拐彎抹角,朕是那種聽不得不同意見的人嗎?”
唐舟神色謙恭,心裡卻想你可不就是那樣的人嘛,不過有人反對你泰山封禪,你便生氣胡鬧,我那裡敢反對你啊?
“聖上,臣可沒別的意思,就是覺得要滅吐蕃,必先養兵,什麼時候把兵給練好了,再去滅吐蕃也是不遲。”
聽聞這個,李治好奇,問道:“如何練兵,我大唐的將士難道還不夠強壯嗎?”
唐舟道:“我大唐將士自然強壯,只是他們耐不了吐蕃的高原氣候啊,所以想滅吐蕃,必須讓他們熟悉高原氣候才行。”
這點,李治也清楚,他有些疑惑,問道:“可這如何練兵啊?”
唐舟道:“我大唐地域遼闊,山脈眾多,要找也能找到一些地方與吐蕃的氣候相同,找到之後,派人將我大唐將士秘密遷入其中,進行為期一年或者兩年的訓練,待他們適應了那種空氣稀薄的狀態之後,我大唐便可對吐蕃用兵了。”
唐舟說完,李治猶豫了一下,不是他覺得唐舟的辦法不行,而是他覺得唐舟的辦法有些費時,光練兵就要用一年或者兩年,那他什麼時候才能夠滅掉吐蕃,泰山封禪啊?
說實話,現在的李治有點心急了。
“唐愛卿,訓練的時間是不是長了點?”
一聽這個,唐舟便知道了李治的意思,道:“聖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唐兵並非每個人都能夠適應那樣的氣候,所以少不得要不停的賽選和補充,時間短了,練兵不夠,只怕也滅不掉吐蕃,聖上欲做大事,當能忍耐才是。”
說著,唐舟略微一頓,又道:“勾踐臥薪嚐膽十年,方才復國,聖上不過等一兩年而已,又有何不可?”
唐舟言語之中帶著一種智慧,讓李治聽完不僅心情舒暢,而且豁然開朗,許久之後,道:“唐愛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便費上一兩年時間練兵吧,只是這帶兵之人,唐愛卿看何人合適。”
涉及兵權,唐舟不敢亂說,道:“聖上派一信得過的人便是了。”
李治想了想,道:“朕信得過唐愛卿的,你只管推薦便是。”
唐舟什麼意思,李治也清楚。
唐舟見此,道:“聖上看秦懷道如何?他乃秦叔寶之子,忠烈將門之後,對大唐忠心耿耿,而且經過幾番歷練,用兵已是越發趨於成熟,聖上不僅要練兵,此後征討吐蕃,少不得要大將帶領,臣覺得秦懷道合適。”
在與突厥一戰中,秦懷道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驚豔的,這些李治也都清楚,甚至在李治看來,秦懷道此後必為大唐名將。
只不過因為資歷的緣故,一直不曾挑大樑罷了。
如今李治推薦秦懷道練兵,他倒也沒什麼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