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門,跟著爸爸走進來的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瘦高身材。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廠裡發的工作服夾克衫,有點兒長的袖子捲了起來。爸爸介紹說:“這是孫大夫。”
爸爸單位有個職工醫院,規模不大,在廠區裡佔了一排平房。以前職工醫院是不對外的。後來廠子效益不好,職工醫院有醫療資質,就開始對外營業,自負盈虧。
通縣在北京的郊區縣裡,醫療條件是最好的,有一家以前的教會醫院,歷史悠久,醫療水平比較高。職工醫院離教會醫院很近,要是沒有特色的話,還真不好維持。
職工醫院的院長認為,教會醫院是西醫專科醫院,那咱們就搞中醫專科醫院。於是,就想方設法請一些有水平的中醫來醫院執業。職工醫院對於外聘的中醫實行嚴格的淘汰機制。得到患者認可的就留下來,得不到患者認可的,靠賣藥掙錢的,職工醫院就請他離開。
職工醫院院長推薦給爸爸的這位孫大夫,就是醫院裡人氣很高的一位大夫。職工醫院的院長在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結識了山西一所中醫學校的校長。校長本人就是中醫大家。院長請校長推薦名醫。校長就推薦了這位孫大夫。
孫大夫是北京通縣人。因為家裡的原因受到衝擊,到山西農村插隊。中醫學校校長見他有學醫的天賦,就收他為弟子。孫大夫在山西行醫期間,在山西農村娶了一位農家女為妻,生了兩個孩子。
孫大夫行的是中醫,卻信了基督教。在一次行醫回家的路上,他拾了一個女嬰,一直撫養在身邊,視同己出。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孫大夫發現這孩子有心臟病。孫大夫不僅沒有嫌棄這個孩子,反而認為這是上帝對他的考驗和贈予,對這個孩子的關心和照顧甚至勝過了自己的親生骨肉。
本來孫大夫一家在山西農村過著雖不富足,但衣食無憂的日子,平和安靜。突然有一天,孫大夫被告知,經過他在國外的親戚申請,有關方面歸還了他家在通縣的幾處私房。其中一處應該由孫大夫繼承。這勾起了孫大夫落葉歸根的想法。中醫學校的校長聽說了弟子的心願,就記在心裡,後來把孫大夫推薦給了職工醫院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