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皇帝完顏洪烈駕崩之後訊息傳到大宋之後。
臨安城的文德殿內,氣氛凝重。
趙官家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下方群臣議論紛紛。
宰相鄭清之出列,神色恭敬又帶著幾分憂慮:“陛下,大金皇帝完顏洪烈駕崩,新君完顏康繼位。此訊息對我大宋影響深遠,不得不防。”
話音剛落,主戰派將領孟珙上前一步,雙手抱拳,聲若洪鐘:“陛下,天賜良機!完顏洪烈多年來對我大宋虎視眈眈,欲挑起諸多戰事。
如今他一死,大金朝堂必然不穩,正是我大宋北伐,收復中原失地的絕佳時機!
臣願率麾下將士,衝鋒陷陣,為陛下奪回祖宗河山!”孟珙目光炯炯,身上的戰甲熠熠生輝,彰顯著他的決心。
然而,主和派大臣喬行簡卻急忙站出來反對:“陛下,萬萬不可貿然興兵。正所謂哀兵必勝,如今完顏洪烈剛剛駕崩,我們興師北伐,必然激起金國同仇敵愾。
此時北伐,若戰事不利,不僅損兵折將,還可能引火燒身,使我大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依臣之見,應先按兵不動,派人前往大金弔唁,打探虛實,再做定奪。”喬行簡言辭懇切,滿臉憂色。
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主戰派和主和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趙官家看著下方爭吵的群臣,心中猶豫不決。
趙官家既渴望收復中原,成就一番大業,名垂青史;又擔心北伐失敗,危及南宋的安穩統治。
沉思良久,趙官家開口道:“此事事關重大,容朕再細細思量。諸位愛卿先退下,待朕與宰執大臣們商議後,再做決策。”
退朝之後,趙官家並未返回後宮休憩,而是獨自踱步至御花園。
此時正值夏日,滿園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蝶舞蜂飛,可趙官家卻無心欣賞。
大金局勢的變動,如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思索間,趙昀腦海中浮現出太祖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創大宋基業的輝煌場景。
又憶起靖康之恥,徽欽二帝北狩,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
“朕身為大宋天子,若能收復中原,定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愧於列祖列宗。”趙昀低聲呢喃,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然。
與此同時,宰相鄭清之回到府邸,閉門謝客,獨自在書房中沉思。
他鋪開宣紙,提筆蘸墨,在紙上寫下“戰”與“和”兩個大字,隨後對著這兩個字久久凝視。
鄭清之深知,這簡單的兩個字,卻關乎著大宋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興衰榮辱。
“孟珙將軍所言不無道理,大金新君初立,朝堂必有動盪。可喬行簡大人的擔憂也絕非空穴來風,一旦戰事失利,後果不堪設想。”
鄭清之喃喃自語,眉頭緊皺成一個“川”字。
主戰派的孟珙回到軍營後,立刻召集麾下將領,開始商討北伐的戰略部署。
孟珙在營帳中懸掛起一幅巨大的軍事地圖,手持馬鞭,指著地圖上的各個戰略要地,詳細地講解著作戰計劃。
“諸位,此次北伐是我大宋收復失地的絕佳機會。完顏洪烈一死,金國上下人心惶惶,我們要趁其不備,迅速出擊,完顏康年輕好色之徒,不足為懼,不過是仗著完顏洪烈的庇佑。”
孟珙眼神堅定,聲音洪亮,麾下將領們紛紛被他的豪情壯志所感染,群情激昂,誓言要追隨將軍奮勇殺敵,收復中原。
而主和派的喬行簡則在家中宴請朝中幾位與他志同道合的大臣,試圖進一步統一主和派的意見,以便在後續與皇帝的商議中更有力地闡述觀點。
席間,喬行簡憂心忡忡地說道:“如今大金雖有變故,但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