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死人。如果你的心亂動,而不是為了戒慎恐懼,那就是私念,就是不靜了。”
這段問答的意思其實是這樣的:思慮是人固有的。王陽明說,除非是死人,否則人人都有思慮。但要看你胡思亂想的內容是什麼,如果內容是色、利、名,那就是私慾。
對於這個問題,陸澄很不明白。他問王陽明:“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慾,可閒思雜慮,怎麼也稱為私慾?”
王陽明回答:“閒思雜念,到底是從好色、貪財、慕名這些病根上滋生的,自己尋求本源定會發現。例如,你自信絕對沒有做賊之想,什麼原因?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這份心思,你如果對色、財、名、利等想法,似不做賊的心一樣都剷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體,還哪裡有閒思雜念?這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之中’,自然可以‘發而中節’,自然可以‘物來順應’。”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閒思雜慮”並非是閒的、雜的,而是有所指的。人在胡思亂想時可能會想好的,也可能會想壞的。人人都會想自己發財,人人也會想自己可能會碰上倒黴事。這些胡思亂想的背後,其實都是我們對名利的奢望和怕失去的擔憂,它們都屬於非分之想。如果你真看淡名利,如果你真看透生死,你就不可能在平時胡思亂想。
當然,王陽明所以說閒思雜念也屬於私慾,還因為閒思雜慮只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還沒有被實現。所以我們思慮的善惡、是非,並非如白晝和黑夜那樣容易分辨。我們以為正在對未來憧憬,實際上卻是貪慾。我們以為正在勾勒當一個偉大的人,實際上卻是好名的私慾。在這些真假難辨的閒思雜慮中,很容易會讓良知無法判斷,最終會遮蔽良知。
所以王陽明說,一定要根除閒思雜慮,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那些影響閒思雜慮的私慾給克掉。但這又是個難題,誰不喜歡名利,誰不垂涎美女,誰不愛聽靡靡之音,誰不對生猛海鮮大吞口水?
正如王陽明的另一位弟子蕭惠所擔憂的:“想念私慾的心真是難以克除啊。”
蕭惠說這句話時,仰面朝天,一副看透宇宙玄機的樣子。王陽明讓他坐正了,向他伸出手掌做要東西狀。
蕭惠茫然:“您要什麼?”
“把你想念私慾的心拿來,我替你克!”
蕭惠很尷尬,扭捏起來。
王陽明接著說:“人必須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慾的心(克己),能夠克除想念私慾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蕭惠馬上介面:“為自己著想的心我有啊,可就是不知為什麼不能克己?”
王陽明笑道:“你說說你那顆為自己的心是怎樣的?”
蕭惠沉思起來,沉思了好久嘆息道:“我也一心要做好人,便自我感覺很有一些為自己的心。如今想來,也只是一個空有軀殼的我,並非真實的自我。”
王陽明搖頭:“你這是玩和尚那一套,沒意思。真正的我怎能離開身體?你所說的‘空有軀殼的我’,豈不是指耳、目、口、鼻、四肢嗎?”
蕭惠連連點頭說:“正是為了這些。眼睛愛看美色,耳朵愛聽美聲,嘴巴愛吃美味,四肢愛享受安逸。因此便不能克己。”
王陽明語重心長地解說道:“老子說過,美色使人目盲,美聲使人耳聾,美味使人口傷,放縱令人發狂。所有這些對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都有損害,怎麼會有益於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呢?如果真的是為了耳目口鼻和四肢,就要考慮耳朵當聽什麼,眼睛當看什麼,嘴巴當說什麼,四肢當做什麼。只有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才能實現耳目口鼻和四肢的功能,這才真正是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並非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自動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