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問徐庶:“不知這位是?”
徐庶冷冷看了一下對方:“這位便是陳群陳長文,其祖父陳寔,父親陳紀,叔父陳諶,於當世皆負盛名。這潁川學院也有他們陳家一份。”
哦,原來就是那個獻上“九品中正制”為世家統治中國提供製度依據的陳群,他搞的這個“九品中正制”,是把選舉大權交給了朝廷權貴和地方大族,拋棄了漢代選官中的推薦、考察、試用等好傳統,不可避免地逐漸變成高門大族的工具,促進和加速了門閥制度的確立,到西晉時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投個好胎就能做大官”的局面,出身豪門的子弟有了自恃的門第,就再也不依賴血統以外的條件了,養成了把立功升遷視為有辱門第的羞恥事而不屑於接觸實際政務的風氣,久而久之,墮落到毫無治政理事能力的地步。他們不懂世務,“未嘗目觀起一撥土,耘一株畝;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更不堪世務,“出則車輿,入則扶持,……膚脆骨柔,不堪步行,體羸氣喘,不耐寒暑”;因而“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以至於漢族人才漸漸凋零,說他是五胡亂華、南北朝數百年亂的罪魁禍首一點兒都不冤枉。
呂布心裡露出了殺機,可是面上卻笑容可掬道:“原來是陳長文,久仰久仰。”
陳群瞟了一眼,也立馬認出來面前這位是鎮北將軍冀州刺史呂布,雖說他信服荀彧的眼光,對投靠呂布沒有半點興趣,但對待呂布這樣的粗野武夫,卻萬萬不能失禮丟了世家子弟的臉面,便施了一個大禮:“陳群見過將軍。將軍救了太后、天子、陳留王,大功於社稷,陳群深感欽佩。只是將軍對天下階層之分析,陳群不敢苟同。”
呂布雖然心裡對面前這人沒有半點好感,但臉上卻裝出如沐春風狀:“長文有何高見,呂布願洗耳恭聽。”
第60章 天生郭奉孝
陳群向洛陽方向拱手施禮後,方開口闊論:“自本朝光武帝中興立國,多賴雲臺二十八將,而這二十八人多是世家出身,所以本朝立國多賴世家子弟。本朝官吏任命上實行察舉制度,普天之下,德才兼備之輩多出於世家,因此本朝高官亦多出於世家,官代皇帝以牧萬民,亦可看作世家代皇帝以牧萬民。且我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學大興多賴世家傳承。皇帝為君,世家為臣,若無臣,亦無君。總而言之,若無世家大族為立國基石,大漢社稷何以安穩。皇室想要江山穩固延綿萬代,世家何曾不願傳承百年流芳後世,所謂世家皆是世代傳承家業,若像將軍所形容的那麼貪得無厭只懂得欺民害民殘民,一代即衰,安能為世家。將軍對世家兼併田畝甚有非議,以陳群看來,此議毫無道理。那些草民若無世家庇護,輕則因先帝那般橫徵暴斂而家破,重則因遭遇盜賊而人亡,只有依附世家,為世家耕種田畝,受世家庇護,才能安居樂業。世家得他們供養而為朝廷效命,草民得世家庇護而安保性命,此為一舉兩得之事,何談欺民害民殘民,此兼併田畝又有何過錯?”
陳群說得言之鑿鑿,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兩世為人皆是貧寒出身極端仇富仇官的呂布眼裡,卻是不堪一擊。呂布早就洞悉“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對世家的成見根深蒂固。如果世家子弟對他的態度好一些,沒準還會改善呂布對世家的認識,但不論是從歷史上的呂布,還是現在的呂布,他從來沒有受過世家的禮遇,自然對世家更加憎恨,甚至有些恐懼。
呂布深知世家之厲害,不論是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還是在文化上,世家大族對呂布日後的統治威脅甚大。
首先在政治上,兩漢察舉造成了一些官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