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的當選他們還覺得可以接受,可那個小不點的潘振華竟然得票比他們還多,這讓他們大為疑惑,最後只好歸結為潘振華升初中時考的那個第一名。
班幹部選出來以後,安老師讓他們上臺做就職演說。這些人不是曾經當過班長就是一方霸主,對當眾講話誰也不怵,馬蘭首先走上講臺向老師和同學們表態,她感謝老師和同學們對她的信任,保證全心全意地為大家做事,公平公正地處理同學們之間的矛盾,團結同學,當好老師的助手,把九級一班建設成學校的典範。
小華雖然不情不願地被選上了副班長,但也沒有推辭,主要是他怕推辭如果引起老師的不滿那更麻煩,還不如應付了事的好,反正是個副班長,用不著自己主事。他表示要協助班長的工作,為老師拾遺補缺,及時反映班裡出現的問題,和班幹部們同心協力搞好九級一班的事務。
其他的班委們也都向老師和同學們表了決心,表示要以身作則,把自己份內的事情管好。
小華眼看著班幹部任命以後班裡的狀態立刻就有了巨大的改變,原本一團一夥、三兩成聚的同學也都鬆散開了,好像忽然有了一種歸屬感似的,心中不由一動,暗想,同學會是不是也該整頓完善一下了,像班委這樣的分工既具體又明確,現在環境變了,原來的組織結構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形勢,再不改革可就會拖後腿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排座位、選小組長了,現在大家的位置都是自己隨便坐的,一點也不合理,安老師根據身高重新排了座位,然後又按照桌子的排列分為四個組,最後各組選出組長,選班幹部的事情就基本完成了。至於課代表,安老師說要等摸底考試以後再任命。
不停地忙了一上午,總算是趕在了放學前把班組織建立起來,下午就該發課本了,總的來說,這樣一個局面雖然各方面都不是很滿意,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
小華自從有了改革同學會的想法以後,就不停地考慮著如何設定同學會的組織結構,他想借鑑班委的組織方式來建立同學會內部的機構,重新劃分一下工作範圍,各負其責,那樣管理起來會更方便。想通之後,下午放學前他讓張立通知了張進、連明傑和趙偉光,說有事情要跟他們商量。
幾個人在體育場裡找了個地方圍成一圈,聽小華把他的構想說完,誰也沒有反對,以全票贊成透過。然後大家就興致勃勃地開始商量要成立哪些機構,經過商議,最後決定除了小華的主席名稱不變之外,其他的職位名稱全部改為委員,原來的“執法堂主”張進仍然是任紀律委員,具體負責同學會內部成員的組織紀律問題;連明傑擔任組織委員,主要負責同學會的人員管理和對外發展等事務;趙偉光被安了個資訊委員的名,其實就是搞情報的,負責探查學校裡對同學會有威脅的團伙;另外還增加了三個職務,一個是財政委員,由高磊擔任,同時他也是〃振華基金會〃的負責人,主管同學會的財政工作;一個是後勤委員,由吳國雄擔任,負責同學會的資產管理工作,當前主要是管理同學會購買的體育用品和書籍、報刊等物品;最後一個是女生委員,由王琦擔任,負責同學會女生部分的工作。
此外,原來以村為單位的基層組織也改為了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都成立一個小組,小組長重新選舉,負責本班同學會成員的活動和安全等問題。
為了擺脫那些所謂的城裡人的歧視,儘快振作同學會成員的jīng神,使大家在新的環境裡沒有孤立感,他們還決定迅速落實原定計劃,購買一批體育用品和圖書,讓同學會的人在課餘時間裡參與體育活動或看書,這樣就不會再感到孤單了。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