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如指掌。在家族的店鋪中,他見過形形色色的顧客與藏品,也聽聞了許多鑑寶界的傳奇故事與行規門道。這些經歷讓他在面對複雜的局面時從不退縮,反而能憑藉豐富的經驗與直覺做出準確的判斷。
他們意識到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的延續。於是,他們開始在鑑寶學校中推行新的傳承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文化素養和創新思維。除了傳統的鑑寶課程外,還增加了文化歷史研究、國際交流實踐和現代科技應用等方面的課程內容。
在文化歷史研究課程中,他們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社會風貌,使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文物所蘊含的時代意義。例如,在講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林羽會提及“問鼎中原”的典故。相傳大禹治水後,劃分天下為九州,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此後,九鼎便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問鼎中原”一詞便由此而來,寓意企圖奪取天下。楚莊王曾陳兵於洛水,向周王室詢問九鼎之輕重大小,其覬覦天下之心昭然若揭。這九鼎,就如同那個時代的權力圖騰,凝聚著商周時期人們對天地神靈、權力威嚴的敬畏與尊崇。而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夔龍紋等神秘紋飾,彷彿也在訴說著那個神權與王權交織的時代故事。學生們聽著這些故事,彷彿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那九鼎的威嚴,也就能更好地把握商周青銅器的風格特點、製作工藝與文化內涵。
,!
國際交流實踐課上,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與國外的鑑寶機構和文化組織互動,拓寬學生們的國際視野,讓他們知曉不同國家在文物保護與鑑寶領域的特色與差異。他們曾帶領學生前往歐洲,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如盧浮宮。在盧浮宮中,學生們驚歎於《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以及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蘇瑤藉此向學生們講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對古典文化的復興與創新,以及當時藝術與文化發展對社會變革的推動作用。她提到,就如同中國古代文化在不同朝代的傳承與變革一樣,歐洲文化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進,這些都對文物的創作、收藏與鑑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讓學生們明白,鑑寶不僅僅侷限於國內,而是一個全球性的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部分。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他們看到了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與藝術品,感受著當時藝術家們掙脫中世紀束縛的熱情與創造力,如同中國魏晉時期文人衝破禮教枷鎖一般,這種文化上的覺醒與突破都在文物與藝術品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而現代科技應用課程,則引入了諸如無損檢測技術、數字化修復技術等前沿科技知識,讓學生們學會藉助現代科技的力量提升鑑寶的精準度與效率。趙剛在講解無損檢測技術時,以“庖丁解牛”的故事類比。庖丁能熟練地分解牛體,是因為他對牛的身體結構瞭如指掌。而現代的無損檢測技術,就如同庖丁手中的刀,能夠精準地探測文物內部結構、材質成分等資訊,而又不會對文物造成損害。他詳細介紹了無損檢測技術中的 x 射線熒光光譜分析,這種技術可以透過發射 x 射線照射文物,分析文物在 x 射線激發下產生的熒光光譜,從而確定文物的元素組成和含量,進而判斷文物的真偽、年代以及是否經過修復等資訊。就像古代工匠憑藉經驗與巧思打造出精美絕倫的文物,如今的科技則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們能以更科學的方式解讀文物背後的秘密。
在教學過程中,林羽常常親自示範,他拿起一件古玉,溫潤的玉質在燈光下散發著柔和的光澤。他一邊向學生展示如何透過觀察玉的紋理、色澤、雕刻工藝來判斷其年代與真偽,一邊講述著玉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從古代君子比德於玉,到玉在祭祀、禮儀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