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桐生於曦原。
秦氏王朝之前,西琉域由呂氏統治,後被秦氏先祖推翻,呂氏皇族被剿殺殆盡。四百年後,呂桐以呂氏遺族之名自曦原出,世人方知當年在秋寒城的一支呂氏皇族有幸逃脫,走投無路之下,逃進了曦原。在世人眼中,曦原是生之無望的蠻荒死地,人們無法想象那支呂氏遺族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事實上逃進曦原的呂氏遺族確是歷盡艱險,九死一生。
從秋寒城逃出來的八十餘口族僕,最後只有九人在曦原倖存下來。他們擇山而居,開荒農耕,這支呂氏遺族的族長是呂桐的伯父,天行境小乘的修為,選擇逃進曦原,固然是萬般無奈之舉,當然,他也自持族中有一門馴養妖獸的秘法。
然而在逃進曦原的途中,呂桐的伯父就被妖獸吃掉了,呂桐父親修為雖只是辰聚境,卻是族中唯一倖存下來的修真者。
大約是在他們逃進曦原後的第十年,呂桐生出了,兩歲即隨父親修行。
呂氏皇族昔日再如何輝煌,已成過去,作為旁支,且又經滅族之難,幾乎已無底蘊可言,呂父是個循規蹈矩之人,也沒什麼大才,卻對修真之道極為迷戀,但他修行了一輩子,在辰聚境就止步不前了,倒是族中的那門秘法,被他發揚光大了,靈級以下的妖獸皆可馴養、驅使,閒時不免感嘆,兄長若對那門秘法多用些心思,也不至於早亡。
幼年的呂桐,追日逐月,與妖獸為伍,曦原就是他的世界,直到有一天,父親告訴他,曦原之外另有天地。
那年他十歲,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嚮往,再大一些後,就知道了他們是前朝呂氏遺族,滅族之痛,他立誓要走出曦原。
但父親再三告誡他,天地因果常在,呂氏被滅,朝代更迭,應屬天道迴圈,故不可抱有復朝的幻想,他日若出曦原,切不可為氏族復仇。同時也說,至於修行一道,量力而行,但天行境之前不能離開曦原。
可以說,父親對他寄予了厚望,可能在他的眼中,天行境就是修道最高的境界了。
從後來呂桐入世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他與父親膽小怕事、生無大志、循規蹈矩的性情是截然不同的。
呂父作為繼任的族長,不得不考慮氏族血脈的延續。
他依仗驅獸秘法,曾多次離開曦原,獨自潛入落玄城,帶回青年男女,添丁增口,總算讓這支遺族在與世隔絕的曦原裡繁衍生息了下來。
呂桐生母故亡後,他就很少呆在族中了,足跡踏遍了大半個曦原。
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遊蕩到衝雲山,意外發現一座古蹟,方知曦原另有不為世人所知的一面。
那座古蹟是上古時期的一個修真宗門,山門上刻“聖宗”二字,不知存在了多少年。
令他奇怪的是,那裡的人好像突然間消失似的,宗門建築歷經風雨,雖有殘缺,但整體儲存尚完好。
他就像一個拾荒者,陡然間闖進一座堆滿無數寶藏的地方,這才發覺自己心中的世界原來是那樣的貧瘠與荒蕪。
山中無日月,寒盡不知年。
他如痴如狂,在那裡潛心修行了二百年,修成了傳自上古時期的修真神典“聖世光明”,一舉踏至混元境。
待他重回族地時,呂父已於百年前故去,離世前看到族人已近二百餘口,人丁已漸興旺,也算了卻心中一件大事,唯獨遺憾沒能見到呂桐最後一面。
呂桐雖然二百餘年沒有現身,但族人都知道他的存在,見他修得一身驚天神通,就有了出曦原光復呂氏一族的呼聲。
這曾是呂桐少年時期心中的執念,如今他作為族中長輩,不可能聽而不聞。
但那個時候,他正為另一件事所困擾。
他在衝雲山得到的那部“聖世光明”神典的副卷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