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夫人要去法音寺,參加四月初八的浴佛法會。 趙望舒安排好府中的事,初七這天就陪她一同去了法音寺。 京城近百座寺廟,輪流辦浴佛法會,今年輪到法音寺。 法音寺內古木參天,環境清幽,香火鼎盛,鐘聲悠揚,給人一種超然塵世的寧靜感。 “阿彌陀佛,大師,我們是來參加明日法會的。”雲夫人對知客僧道。 知客僧雙手合十,微微頷首,態度和煦地道:“施主裡面請,敝寺已為眾位施主準備好了禪房。” 雲夫人和趙望舒跟著他穿過迴廊,來到一座僻靜的院落。 廂房清雅整潔,窗外有翠竹搖曳,清風徐來,送來陣陣花香,讓人心神舒暢。 “母親,您先休息片刻,我去四周走走。”趙望舒對雲夫人道。 雲夫人微笑頷首,“你去吧,別走遠,一會該用齋飯了。” “知道。”趙望舒應了聲,舉步出了廂房,在法音寺內四處遊覽起來。 法音寺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趙望舒去了天王殿,天王殿又稱金剛殿,裡面供奉著彌勒菩薩。 菩薩光首、笑臉、袒胸、盤坐,一手拿一隻布袋,這寓意他能將世人一切苦難裝入布袋之中。 在佛像兩旁有一副對聯:慈顏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間之難容之事。 彌勒菩薩後面的塑像是韋馱菩薩,昂然挺立,手持寶杵,據傳韋馱是神將之首,常於東、南、西三州巡遊,守護伽藍,屬護法神。 兩側的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寓意著世間萬物的和諧與平衡。 趙望舒雙手合十,“阿彌陀佛,願世間萬物皆得安寧。” 出了天王殿,就往圓通殿去。 圓通殿是法音寺的主殿,相當其他寺廟的大雄寶殿。 觀音菩薩別號圓通,這座殿供奉著三十二尊不同服飾、不同形態的菩薩,俗稱觀音三十二應身,每一尊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和象徵。 菩薩前的香爐中,香菸繚繞。 主殿兩旁建有配殿,東首文殊殿,供奉應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他的端坐在蓮花臺上,手持寶劍,目光深邃。 西首普賢殿,供奉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大行大願的象徵,他的慈祥而莊嚴,目光遠眺,彷彿在為世人指引著方向。 兩側迴廊是羅漢堂,供奉著各具特色,形態各異,生動而逼真的十八羅漢。 趙望舒一一為他們敬了香,虔誠地道:“阿彌陀佛,願佛光普照世間,願眾生皆得解脫。” 她在法音寺幾個殿,上了一圈香,就回了禪房,“母親。” 雲夫人坐在窗邊,手中拿著經卷,專注地默唸。 陽光從窗外灑進來,照在她的臉上,為她平添了幾分寧靜和莊重。 “你去敬香了?”雲夫人眼尖,看到她衣袖上沾著的香灰。 “嗯,天王殿、圓通殿都敬了香。”趙望舒提壺倒了杯茶水。 雲夫人微微笑,“進廟要敬香,菩薩才不會怪罪。” “菩薩既然慈悲為懷,縱是世人不敬,他也不該怪罪世人才對。”趙望舒說道。 雲夫人一怔,“阿彌陀佛,望舒,不可說這等話。菩薩雖然慈悲為懷,但世人仍需虔誠恭敬,以表誠心。不敬香,便是不敬菩薩,怎能期望菩薩降福於世呢?” 趙望舒想到她在庵堂裡清修那麼多年,對佛的虔誠之心,怕早已走火入魔。 婆媳不比母女,還是不跟她唱反調的好,趙望舒垂瞼,做恭順狀,“母親說的是,兒媳懂了。” 婆媳倆又閒聊了一會佛理佛法,小沙彌來了,請她們去齋堂用齋飯。 明天辦法會,寺裡來了不少香客,齋堂裡,人頭攢動,但非常安靜。 佛門重地,不能喧譁。 在空桌旁坐下,僧值就上前來問:“施主是要飯,還是饅頭?” 雲夫人要了一個饅頭,趙望舒則道:“飯,半碗。” “今日菜有三樣,是全要,還是隻要其中一樣或兩樣?”僧值問道。 雲夫人答道:“菇醬。” 趙望舒想了想,“豆腐絲、木耳。” 僧值點頭,“稍等。“ 大約莫一盞茶的時間,飯菜和饅頭都上來了。 雲夫人扯了一小點饅頭放嘴裡,細嚼慢嚥,吃得相當斯文。 趙望舒扒了口飯吃,飯粒挺糙的,但水放得恰到好處,火候也剛剛合適,吃起來挺顆粒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