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差異是因為他們都認定世間只有一種元素存在。他說,果真如此,則由理性引導的事物與“眼睛可見到的”事物之間將永遠有無法跨越的鴻溝。

他說,水顯然不會變成魚或蝴蝶。事實上,水永遠不會改變。純粹的水將一直都是純粹的水。帕梅尼德斯主張“沒有任何事物會改變”並沒有錯。

但同時恩培竇可里斯也同意赫拉克里特斯的說法,認為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感官所體驗到的。我們必須信任自己親眼所見的事物,而我們的確親眼看到大自然的變化。

恩培竇可里斯的結論是:我們不應該接受世間只有一種基本物質的觀念;無論水或空氣都無法獨力變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種“元素”組成。

恩培竇可里斯相信,整體來說,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所組成的,他稱之為四個“根”。這四個根就是土、氣、火與水。

他指出,大自然所有的變化都是因為這四種元素相互結合或分離的緣故。因為所有事物都是由泥土、空氣、火與水混合而成,只是比例各不相同。他說,當一株花或一隻動物死亡時,它們體內的這四種元素就再度分離了,這些變化是肉眼可見的。不過土、氣、火與水卻是永遠不滅的,不受他們所組成事物的影響。因此,說“萬物”都會改變是不正確的。基本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有變化。世間發生的事不過是這四種元素的分合聚散罷了。

也許我們可以拿繪畫來做比喻。假如一位畫家只有一種顏料——例如紅色——他便無法畫出綠樹。但假如他有黃、紅、藍、黑四色,他便可以將它們依照不同的比例來調配,得出數百種顏色。

或者也可以拿烹飪來比方。如果我只有麵粉,那麼我得是個魔法師才能做出蛋糕來。但如果我有雞蛋、麵粉、牛奶與糖,我便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蛋糕。

恩培竇可里斯之所以選擇土、氣、火與水做為大自然的四個“根”並非偶然。在他之前有些哲學家也曾經試圖證明宇宙的基本元素不是水,就是空氣或火。泰利斯與安那西梅尼斯也曾經指出,水與氣都是物質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希臘人則相信火也同樣重要。舉例來說,他們發現陽光對所有生物的重要性,也知道動物與人都有體溫。

恩培竇可里斯可能觀察過木材燃燒的情形。他看到木材因此分解。木材燃燒時發出“劈啪!劈啪1”的聲音,那是“水”,另外也有某些東西隨著煙霧往上升,那是“氣”,而“火”更是明白可見的。至於火熄滅後所殘餘的灰燼便是“土”了。

恩培竇可里斯將自然界的變化解釋為四個“根”的分合聚散之後,仍有一件事情有待解釋。是什麼因素使得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創造了新的生命?又是什麼因素使得這些聚合物——例如花——再度分解?•恩培竇可里斯認為自然界有兩種力量。他稱之為“愛”與“恨”。

愛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則使他們分散。

他將“物質”與“力量”分開來。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即使是在今天,科學家們仍將“礦物”與“自然力”分開。現代科學家相信,自然界的一切變化都可說是各種礦物在不同自然力之下相互作用的結果。

恩培竇可里斯並提出“我們何以能看見某物”的問題。例如我們何以能“看見”一株花?其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蘇菲,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沒有,你現在可有機會了。

恩培竇可里斯認為,我們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樣,也是由土、氣、火、水所組成。所以我們眼睛當中的“土”可以看見周遭環境中的土,我們眼中的“氣”則看到四周的氣,我們眼中的“火”看到四周的火,我們眼中的“水”則看到四周的水。我們的眼睛中如果缺少這四種物質中的任何一種,便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