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柏拉圖的概念理論主張各種動物都是不可改變的,因為他們是根據永恆的概念或形式造的。這也是亞理斯多德哲學的基礎之一。但在達爾文的時代,一些新的發現促使這種傳統的觀念受到考驗。”

“什麼樣的新發現呢?”

“首先,愈來愈多的化石被挖掘出來。此外也有人發現一些絕種動物的大型骨頭化石。達爾文字人也在一些深入內陸的地方發現海洋生物的遺蹟,使他感到很困惑。在南美洲高聳的安第斯山山頂上他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蘇菲,你說說看,海洋生物跑到安第斯山做什麼呢?”

“我不知道。”

“有人認為他們是被人類或動物扔在那兒的,也有人相信那些化石和海洋生物的遺蹟是上帝故意安排的,目的在讓那些不信神的人走入迷途。”

“那科學家們怎麼說呢?”

“大多數地質學家相信一種‘大災難理論’,認為地球曾經遭遇大洪水、地震等等大災難,導致所有的生物都被毀滅。我們在聖經諾亞方舟的故事中也讀過類似的記載。他們相信,在每次天災後,上帝會重新再創造更新、更完美的動植物,以延續地球的生命。”

“所以他們認為那些化石就是古時的大天災所毀滅的生物的印記?”

“沒錯。舉個例子,他們認為化石裡的那些動物就是當年沒有登上諾亞方舟的動物。不過,當年達爾文搭乘獵犬號啟航時,身邊曾帶著英國生物學家萊爾(CharlesLyell)所著的《地質學原理》第一冊。萊爾認為目前地球的地質——包括山脈和河谷等等——都是長期不斷逐漸演化的結果。他的論點是:在這千萬年的過程中,即使一些小小的變化也會造成地質上的大變動。”

“他所說的變化是指哪一種?”

“他指的是那些直到今天仍然在作用的一些力量,如風力、天氣、冰層的融解、地震和地平面的隆起。你應該聽說過‘滴水穿石’的故事,它憑的不是力量,而是不斷的侵蝕。萊爾相信這類微小而逐漸發生的變化,持續千百年後就可以完全改變大自然的形貌。

雖然這種理論並不能夠完全解釋,為何達爾文會在安第斯山山頂這樣高的地方發現海洋生物的遺蹟。不過達爾文字人也一直相信,只要時間足夠,逐漸發生的微小改變就可以造成巨大的變化。”

“我猜他一定想同樣的現象也可以用來解釋動物的進化。”

“是的,他正是這麼想。但我曾經說過,達爾文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先提出問題,等到過了很久之後才加以回答。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用的方法正和所有真正的哲學家一樣,也就是說:重要的是提出問題,而毋需急著解答問題。”

“嗯,我懂了。”

“萊爾的理論中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地球的年紀。在達爾文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相信上帝創造世界大約已有六千年。這個數字是由計算亞當與夏娃以後的世代得出來的。”

“真是大天真了!”

“說到這點,後見之明當然是比較容易。達爾文推算地球的年紀大約在三億年左右。因為很明顯的,除非地球存在的時間確實很長很長,否則無論萊爾的地質逐漸演進論或達爾文自己的進化論都無法獲得證實。”

“那麼地球存在到底有多久了?”

“據我們今天所知,應該有四十六億年了。”

“哇!”

“我們剛才已經談到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的證據,就是那些在岩石各層結構中發現的一層層化石礦床。另外一個證據則是各現存物種的地理分佈情況。在這方面,達爾文的科學之旅提供了許多完整的新資料。他親眼看到同一個地區內的同一種動物彼此之間有極細微的差異。此外,他在加拉帕哥斯群島,尤其是在厄瓜多西部,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