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才,用以治國安邦。於是乎,招賢納士,成為現今各國流行的時尚做法。社會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發展自已、出人頭地、應運而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又怎能愚民?孔子想到這裡,抬頭很快地看了老子一眼。既然如此,絕頂智慧的老子,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切實際的治國之道呢?孔子在心裡問自己,低頭沉思起來。

“現如今,在‘尚賢’的旗號下,大量極端自私的人、野心家應時而生。他們只顧自己的名位,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爭權奪位,致使整個社會物慾橫流、秩序紊亂、盜賊四起,大大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老子沉沉的聲音徐徐傳來,孔子心裡一亮:原來如此,老子才苦心地設想了讓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中去,提出了 “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慾”的治國主張……

“老子啊!為國為民,難得你的一片苦心!”孔子想著,在心中問道:“可是,聖人啊!你似乎只看到了事情的一個方面,我擔心的是,你的辦法能行嗎?!社會在發展,誰又能一直控制著知識,讓百姓永遠無知呢?”

9、

孔子的擔心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但老子也有老子的道理。老子的 “無為”,是說治理國家要順應自然規律,“無為”並非不為,而是說不要妄為,不要去亂為。老子認為懂得“道”的“聖人”, 治理百姓,無須去尚賢用能,使得大家都去爭奪功名利祿。

當時的社會,選賢用能的輿論大起;諸侯各國,爭用賢才也形成必然的趨勢。老子對此針鋒相對,提出“不尚賢”的觀點,並不是要貶低人才,否定人才,只不過是希望統治當局,不要給賢才過分優越的地位、權勢和功名,免得他們受到誘惑,不顧一切爭權奪利,弄得人心不古、天下大亂。

在老子看來,人性本來純潔素樸,猶如白紙。而尚賢的風氣,使人看到可以貪圖的東西,挑起人的佔有、追逐的慾望,導致天下大亂。如此一來,治亂的根本,自然要從源頭上堵住尚賢的風氣。老子希望時人沒了貪慾之念,去享受生存的權利:生活要得到溫飽,身體要保養得健壯;沒有盜取利祿之心,沒有爭強好勝之志;以自然的規律來治理人事,天下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治理了。

然而,當時正是諸子、士人的黃金時代,任用賢才、富國強兵後取列國而自己一統天下,已為當時各國君王強烈的渴望。列國需要人才,士人渴望提高社會地位,於是乎縱橫捭闔,遊說諸侯。有的著書立說 ,自由闡發自己的觀點;有的象鳥兒一樣,自由選擇可棲的高枝,以使自己的聰明才智有用武之地。一個熙熙攘攘,腥味濃濃的亂世,卻又因太過黑暗而升起一顆顆燦爛的明星。人類史上最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哲學家……一個個沖天而起。他們都升得太高,以至幾千年後也難有人及。

這些明星,以他們特有的智慧,看到了戰亂的災難:戰爭巨大的消耗轉嫁到普通百姓頭上,苛重的租稅、勞役,經濟凋敝和民生的艱辛,君王的偽善、貪婪、殘暴不仁……明星們開始反思,希望能探究其根本的原因:人的本性是什麼?弄清楚了,或許能找尋到構建理想社會的基石。老子思考的結果,堅信人的本性善良而純真,之所以有種種醜惡的行為,完全是這不合理的社會造成的人性扭曲。為此,他堅持要改變社會,要建立一個能保留人性善美、契合自然之道的社會。這理想的社會,全部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組成,他們沒有過多的物質享受慾望,沒有各種令人頭暈目眩的文化和知識,也就沒有什麼困擾、煩惱。

作為一個歷史的迴圈論者,老子就是這麼認為:讓人們在自由寬鬆中保持人類純樸天真的、與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精神生活,比物質豐盛,卻危機四伏、爭鬥不斷、勾心鬥角的生活更加符合於人類的本性。基於這樣的考慮,老子要求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