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5部分

…”

“自從熙寧七年以來,雖然王安石新法已逐漸罷除,但是朝廷上下,卻並沒有停止好大喜功的習慣。開發湖廣之後,軍屯所省費用與所花費用,雖然略有剩餘,但是卻因為開墾土地,不斷激起與山中未化夷人之間的衝突,雖則朝廷屢次下旨申誡,然自熙寧九年冬以來,湖廣無一月無戰事。雖是收化蠻夷數萬戶,但所用軍費,正好抵銷。朝廷目前為止,實際未從軍屯中得一分好處。”

這番話說出來,眾人漸漸品出,文彥博的指責竟然是針對石越提出來的新政,因此別說馮京、吳充驚詫不已,便是蘇轍、韓維也相顧愕然,甚至連呂惠卿與司馬光都大覺出乎意料之外。

“開發湖廣尚可說有子孫之利,但是如今各地紛紛修葺道路、浚清河道,卻是得虛名而招實禍!”文彥博銳利的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蘇轍與韓維,聲音也越來越嚴厲,越來越缺少顧忌:“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下官吏皆知朝廷好大喜功,於是無不紛紛趨騖,朝廷一歲所入賦稅有限,一旦全部用來修路浚河,那水利堤防,又如何能顧及得到?如此輕重倒置,朝廷卻不能覺察,今日之禍,其實是早已種下!”

蘇轍與韓維面如死灰,文彥博指責的話中雖不無偏頗之處,卻也不無道理。

並且他們也沒有絲毫推卸的理由,只是沒想到文彥博話風一轉,竟有將今日之禍隱隱歸於石越之意,甚至直言朝廷好大喜功。這種鮮明的態度,令兩人做夢也料想不到。但想必更加料想不到的卻是石越,這次大災難,雖然既便沒有他的到來,也依然會準時發生。只不過因為這次災難在歷史之上籍籍無名的緣故,竟連石越也早將之忘了。

“臣以為文樞使所言有理。”呂惠卿臉色沉重,用悔之不及的語氣說道,“其實今日之禍,不惟是地方守吏揣測上意,導致胡亂花錢,亦是由於西事。朝廷財政本有節餘,六月時,政事堂曾經商議要增撥款項用於防汛,奈何戰事一起,捉襟見肘……”

聽到呂惠卿的話,趙頊的臉色愈發的沉了下來。崇政殿中,各人抱著各人的心思,每個人所思所想,都不盡相同。眾人一方面感覺文彥博與呂惠卿的話有道理,但另一方面,在心裡也不免覺得這樣推論,對石越並不公平。司馬光本來對修路、用兵等事是心存不滿的,但此時不知道為何,竟為石越委屈起來,因此竟噤口不語。他自然能聽出來,文彥博的批評還可以說是就事論事,以批評政策為主;但呂惠卿的話,卻是藉著文彥博的話風,完全將矛頭徹底的轉為針對石越本人了朝中地位最高,而且明顯平素互相不和的兩位大臣批評的矛頭竟一致指向石越,因此就連蘇轍與韓維,都忍不住背上直冒冷汗。

“陛下!”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突然從蘇、韓的後面傳出,令殿中眾人均吃了一驚,“微臣以為呂、文二位相公之言,有失偏頗!”

敢在皇帝面前,如此大聲的說話,肆無忌憚地直斥宰相之非的人物,只有衛尉寺卿章惇。“河防之事,臣亦略知一二。大河之所以有今日之禍,確如文相公所言,是人禍,非天災。然人禍者,卻非二位相公所謂者,其由來有自。國朝河政,向來儒臣不屑為,仁宗時遣顧臨治河,士君子以為貶低;陛下曾遣司馬相公修河防,呂公著亦道非所以褒崇近職,待遇儒臣。是天下自居清高者不願為此,河防焉得有成效?又國朝河政,事權分散又相互牽掣,監埽使臣與都水監修官以及本州知州、通判同掌治河,一小事須四人意見相同,再上報工部、都水監,稍大之事,便須宰相首肯,皇上明旨,其中只須有一人意見不同,則無法施行,如此焉能成事?且各埽人工物料各自為政,無人統一排程,頗多浪費。臣以為,以此治河,大河有必決之勢,今歲不決,明歲亦必決。豈可以此必決之河,歸咎於石越?”章惇洪亮的聲音,在崇政殿中顯得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