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形象。不像項羽,什麼事都由著性子來,又死要面子,死不認錯。
不過,實用主義者劉邦也會像項羽一樣欣賞英雄,讚美崇高。他並不愚蠢地把敵我雙方分為義與非義,硬要說敵方都是壞人,己方都是君子。如果見到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好漢,他會由衷地敬佩和讚賞,而無論對方是敵是友,是贊成自己還是反對自己。劉邦殺韓信之後,又殺彭越,屠三族,在洛陽城外集體處決棄市,而且揚言有膽敢收屍者,殺無赦。其時,正好梁國大夫欒布使齊歸來,回到洛陽,便在彭越的人頭之下,從容彙報出使過程,然後撲倒在地,拜祭彭越,並痛哭一場。劉邦見欒布公然無視自己的禁令,勃然大怒,下令將欒布扔進油鍋。①欒布一面從容向油鍋走去,一面回過頭來說:“願一言而死”(說一句話再死)。劉邦說,你講!欒布說,當年,皇上困於彭城,敗於滎陽,危於成皋,項羽之所以不能西進窮追,就因為彭王據守在大梁,與漢聯盟。那時,彭王只要稍微把頭一歪,就沒有今天了。何況垓下之戰,如果沒有彭王,項王也不會兵敗。如今天下已定,彭王難道不該受封王爵,安享太平嗎?想不到只因臥病在床,一次徵兵不到,皇上就疑心他謀反。謀反的證據拿不到,就找些小岔子來治他的死罪,而且屠滅三族。臣恐天下功臣,人人自危。現在,彭王已被皇上殺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就請讓我自己跳進鍋裡去吧!劉邦一聽,肅然起敬,立即下令釋放欒布,並拜他為都尉。
四 劉邦的長處(5)
劉邦釋放欒布,固然因為心中有愧(彭越確實無辜),也因為敬重欒布的人格和人品。類似的事,很發生了不少,比如釋放蒯通,赦免貫高。貫高是趙國宰相,因密謀暗殺劉邦而被捕。他在獄中受盡酷刑,也不肯出賣趙王張敖。劉邦敬重貫高是條漢子,在查明真相後,不但釋放了張敖,而且赦免了貫高。蒯通策反韓信,貫高暗殺劉邦,事實俱在,本人也供認不諱,劉邦卻不殺他們。劉邦並不是殺人狂。他的誅殺功臣,完全是政治需要,或者說是專制政治的需要。因此,應該說,是專制主義殺了韓信,殺了彭越,殺了臧荼、陳豨、盧綰、黥布,還差點殺了樊噲。劉邦的一連串屠戮,不過是“專制政治必不可免的一項作業”。惟其如此,對於那些手上並無兵權身上又有骨頭的人,則反倒不殺。因為殺了他們並無意義,不殺則可以表示寬容,改善形象,在政治上是合算的。何況劉邦對於那些硬漢子,又確有敬重之心呢!
這就和項羽有些相同。
項羽也是敬重硬漢的。鴻門宴上,儘管范增多次示意而項羽依然無動於衷,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也並不阻止。可見當時殺不殺劉邦還在兩可之間,有點聽天由命的味道。但樊噲進來以後,事情就變了。樊噲強行闖關,進入帳內,與項羽怒目相向,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這形象已讓項羽大吃一驚。聽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近侍警衛),便稱讚說:“壯士!”等樊噲從容喝完一大斗酒,生吞大嚼一生豬腿後,項羽已為樊噲的“酷”大起喜愛之心了。因此,當樊噲回答他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並慷慨陳詞,指斥項羽“欲誅有功之人”,簡直就是“亡秦之續耳”時,項羽不但沒有發怒,反倒已作出了不殺劉邦的決定。顯然,項羽此時已忘了天下之爭,也忘了自己的面子,他心中只是充滿了對一個硬漢英雄氣節的崇敬和讚賞。
這就是審美的態度了。這其實也是那個英雄時代的風尚。我總認為,先秦至漢初是我們民族最大氣的時代,是我們民族古代歷史上不可企及的一個英雄時代,就像馬克思所說的,古代希臘是高不可及和永不復返的歷史階段一樣。對於英雄氣質和英雄氣概的審美欣賞,是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韓信初到漢營時,還是一個小小不然的公關先生。因為觸犯軍法,依律當斬。同案犯十三人,全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