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其實,袁紹不在朝中,他的號令也出不了自己的轄區範圍,當大將軍與小將軍沒什麼兩樣。何況,這職位是曹操讓出來的,也沒什麼面子,反倒顯得自己小氣。
曹操卻面子裡子都佔全了。當然,獻帝也得到了不少好處。到許昌之前,獻帝和朝官們已經與叫花子差不太多。當時在洛陽,尚書郎以下的官都得自己出去挖野菜吃,有的竟活活餓死或被亂兵殺死。曹操卻大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而且在做這些事時,非常地細心,很像一個管家的樣子。更重要的是,獻帝已不用再流離失所,不用再像一件奇貨可居又一文不值的東西在一個接一個人的手上倒手轉賣,不用擔心害怕隨時會被廢黜、殺害。他有了一個保護神,可以過點安生日子了。雖然傀儡的日子很可憐,這皇帝當得也很窩囊,但要是落到袁紹那幫人手裡,只怕更慘。顯然,曹操和獻帝做成的,是一筆雙方都有利可圖的政治交易,曹操實在不簡單。
曹操的政治才能早就表現出來了,只是大家看不見。
二 天才與蠢才(4)
漢末政壇上,開始大家比較看好的是袁紹。袁紹人長得漂亮(有姿貌威容),對人也不錯(能折節下士),人緣也挺好(士多附之)。因此,當各路諸侯決定成立盟軍討伐董卓時,他便被公推為盟主。
其實袁紹徒有其表。公元189年,靈帝去世,留下十四歲的兒子劉辯和九歲的兒子劉協,根本控制不了局勢,政局立即失去平衡。一場權力和利益的再分配勢所難免,而此類動作又向來是透過宮廷政變和陰謀詭計來完成的。誰心狠手辣,誰就可能佔便宜。所以大將軍何進殺掉宦官頭目之一的蹇碩後,袁紹便勸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宦官統統殺掉,斬草除根。然而何進卻很為難,因為他的妹子何太后不同意。何太后因當年毒殺劉協的生母王美人,差點被靈帝廢掉,多虧宦官求情才過了關,現在當然也不肯對宦官下手。於是袁紹又給何進出主意,勸他多召四方猛將,尤其是幷州牧董卓入京,以威逼太后。這實在是餿主意。連老百姓都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何況是董卓這樣的凶神?只怕是引狼入室。更何況根本就沒有必要。曹操就說,要解決宦官問題,只要誅殺幾個為首的元兇就行了。這是隻用一個獄吏就能辦到的事,“何必紛紛召外將乎”?結果,董卓還沒進京,何進就先成了宦官們的刀下鬼。董卓一進京,皇帝也廢掉了,太后也毒死了,洛陽變成了一片火海,一片廢墟,這都是袁紹乾的好事!
袁紹這事確實做得蠢。且不說他引進的,是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的一股惡勢力,即便來的真是“仁義之師”和“勤王之兵”,也大可不必。宦官原本是些既沒有地位人望、又沒有兵力政權的人。他們之所以得勢,正如曹操所說,是因為皇帝親近信任他們。如果皇帝不寵信,就成不了氣候。殺雞焉用牛刀,何況這刀還不在自己手上?刀出鞘,就要見血。沒有雞可殺,便會殺牛。何進、袁紹輩就是該著挨殺的蠢牛犟牛。如果不是袁紹主張把宦官趕盡殺絕,逼得張讓他們走投無路,狗急跳牆,何進或許還不會死於非命。搞宮廷政變是得心狠手辣,但不等於嗜血成性,更不等於濫殺無辜,最狠毒的打擊只能施加於最兇險的政敵。事實上,所謂政治鬥爭,說穿了,就是人事的變更,權利的均衡,利益的再分配和人際關係的重新調整。得到的支援越多,勝利的可能就越大,因此應該“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怎麼能像袁紹主張的這樣,不問青紅皂白,殺個一乾二淨?這就是給自己樹敵了,而樹敵過多的人,從來就沒有好下場。
曹操就不會這樣。公元200年,曹操大敗袁紹於官渡,袁紹的大量輜重、珍寶、圖書都落到曹操手裡,其中就包括己方一些人暗地裡寫給袁紹的書信。白紙黑字,鐵證如山,但凡與袁紹有過書信來往的,無不提心吊膽,惶惶然不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