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3部分

移民們的歡迎,十餘年時間呂宋境內已經建立起一萬多座這樣的圍屋。可以說,客家圍屋是種植園經濟,乃至移民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天日落之前,隊伍抵達了距離珠江府城八十里的一處圍屋村寨,打前站的shì衛已經先一步與這裡的居民做好了溝通,當知道大部隊自帶了草料和乾糧,只需要為貴人提供一些熱水和食物後,村長十分高興的開啟寨門,歡迎沈默一行的到來。

只有到了近處,才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土樓其實異常高大雄偉,足有四層之高。

這種功用的建築,防禦xìng肯定被首先考慮底層和二層均不闢外窗,三層開一條窄縫四層大窗上,加設了敵臺,可以居高臨下的射擊。唯一的薄弱點是入口,但沈默接著天光細細打量,看到硬木厚門上包貼了鐵皮,門後可以用橫槓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如果沒有紅衣大炮,是很難攻破的。足以保障居民們的安全。

這個寨子裡一共有三十多戶,四百多口華人,還有充作shì女的四十五名土著fù女。除了收穫的季節,這裡難得來什麼人,一下子像過節一樣熱鬧起來。按照村長的吩咐,居民們開始生火,為這一千多人準備熱水,孩子們則跑到外面,好奇的打量著這些外來人,和他們肩上的火槍。

村長讓男人們安置大部隊,他則請沈默上到軒敝的四樓。

洗漱更衣之後,在客廳稍坐,喝了杯宅子裡自制的熱可可,沈默感覺身上暖和多了。

這時面板微黑的shì女,端上香氣撲鼻的燒雞、烤鵝、盹肉、甚至還有一隻烤rǔ豬。就這樣,村長還一個勁兒的說招待不周。沈默雖然不喜葷腥,但客隨主便,還是表達了誠摯的謝意,欣然與村長和幾位老人,一起享用這頓豐盛的晚宴。

雖然對肉食敬謝不敏,但沈默很喜歡他們自釀的甘蔗酒。尤其是數年陳釀,有一股獨特的,無與倫比的口味,喝了半天沈默才嚐出來,原來是朗姆酒的味道。

酒桌上是消除陌生感的最佳地點,加上沈默強大的親和力,酒過三巡,便和桌上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然對於第一代移民來說,見到新朋友必然要帶著驕傲,談起他們篳路藍縷的創業過程。

與陳老栓那一代自發的移民不同,這個村寨的居民都是由南洋公司在廣東招募而來。老人們對南洋公司天huā亂墜的廣告詞仍然記憶猶新,好像只要來到呂宋,每個人都能變成良田千頃的大地主,無須耕作和勞苦就能變成大富翁一般。他們一半是被這種極具yòuhuò力的宣傳吸引,一半也是因為匪患,因為官府橫徵暴斂實在過不下去了,呆在國內也得背井離鄉,還不如下南洋碰碰運氣呢。

事實上,在南洋歸化的最初十年中,八成以上的移民都是福建和廣東人,因為兩個省份多山地,可以耕種的面積少得可憐,巨大的人口壓力,使許多人不得不另謀生路。在風險巨大的移民中,只有這些本就快活不下去的移民,才會損失的最少,得到的最多。

沈默在內閣時,曾經與進京述職的廣東巡撫談起此事,巡撫抱怨“這種像傳染病一樣的移民狂潮”表示無法理解閩粵人蜂擁到呂宋開荒的現象。

沈默對他說:,所謂荒涼都是相對而言的。對閩粵山區的民眾來說,呂宋的土地算不上荒涼。”但是據卑職所知,那些移民過去的人,大都僅夠吃喝,並沒有像宣傳中那樣暴富。”萬事開頭難麼”沈默一句話讓巡撫無地自容道:“之所以溫飽的生活,就能使他們背井離鄉,是因為在本鄉,他們連溫飽都無法得到。,這位巡撫述職之後,便被內調,一位想得開的同僚接任他的位置。

實事求是的說,這一代集體移民面臨的困難,比陳老栓那一代要小

很多,首先從生存率上,南洋公司為了避免珍貴的移民枉死,嚴格限制了移民船的乘坐人數,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