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角觝之矩以先倒地者為敗,不論何時,贏者必要親手扶起對方,以示友好互勉之意。
楊侃見太子已倒地,便急忙忙近前半步,欲扶元恂起身。不料元恂此時已惱羞成怒,盛怒之下,揮手一拳,便打落在楊侃身上。
然元恂心內戾氣不消,反手便又是打了楊侃重重一記耳光,楊侃臉頰之上五指頓現。
元恂一邊起身,一邊憤恨道:「吾豈會輸於你一小兒?定是你使詐,令吾倒地。」
楊侃雖說年紀尚幼,卻亦知此時不便爭理。然其亦是鐵骨小郎,於是隻忍痛跪地,卻並不出聲求饒。
元恂見狀,更如同烈火澆油,一腳蹬及楊侃肩部,恨道:「今日念及初犯,吾暫且不以軍法處置,你便俯跪於此,待至巳時初刻,方可起身。」
元澄前腳踏進王府,後腳便有內侍來報。
雖說左右清道率為太子腹心之衛,然此番以儲君之身代行祭祀大禮,為防太子行有差池,皇帝便囑了旅賁中郎將,遇事要及時報於任成王知曉。
待聽罷內侍所言角觝場中之事,元澄當即沉下臉來。
這楊家世居顯要,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只這楊侃祖母王氏,便是先太皇太后之外姑,因而論家世血脈,楊侃便為元宏之叔輩。
楊侃之父楊播,亦曾隨元宏出生入死,屢有戰功,且與元宏有生死莫逆之情。
元澄亦顧不得勞累,便蹬車急忙忙返回西宮,謁見太子。
此時元恂正與眾內侍俯身於地,以「嘎拉哈」戲之。
待及內侍通傳,任成王已至,元恂方起了身,又示意內侍將嘎拉哈收起,方令元澄入得內來。
不待元澄行禮,元恂急忙忙作謙恭之舉,近前雙手扶住元澄,道:「阿翁怎得又折返而回?」
元澄雙手作揖,道:「臣聽聞太子方才於角場之中體罰臣下,不知因了何故?」
元恂聞言,心內一驚,不曾想此事竟被任成王知曉,且如此之快,於是心有不悅,於是道:「吾乃堂堂太子,如今已及舞勺之年,這些許小事,便不勞阿翁操心了。」
元恂之言亦是令元澄始料未及。元澄心內一怔,幾個彈指之間,便開了口:「如今陛下遠在鄴城,將太子託付於臣,於朝廷,陛下為君,於宗室,臣為宗長,如此,臣又豈能不理太子之事?」
元恂見元澄不怒而威,心中到起了幾分怯意,於是轉了口氣,道:「阿翁,是吾魯莽失言,望阿翁恕罪。」
元澄亦是看元恂自幼長大,聞其認錯,便緩了口氣,道:「太子,大魏源起朔方,俗善騎射與角觝之術。於太祖年間,每至中元之節便行角觝之宴,只為武舉取士。」
望著元恂,元澄語重心長接著道:「角觝場上,不可以強凌弱,亦不分尊卑貴賤,只以競技見分曉。」
見元恂似有不屑之情,元澄心內暗自嘆了口氣。然身為人臣,忠君之事,元澄不敢負皇帝之囑託,故而又道:「太子身為儲君,更應遵規循矩。莫說這楊家是大魏漢家世族之首,便是尋常士卒,亦不可如此對待。」
此時元恂心內已然厭煩,嘴上只答了句:「吾記下阿翁之言了,阿翁回吧。」
元澄聞元恂之言,心知多說無用,於是重重嘆了口氣,便起身離去。
第五十五回 清明祭(二)
是日晨起,平城皇宮之內,凡宮門皆已插柳。
將至寅正初刻,便有內侍入了殿來喚元恂起身。
元恂因昨日受了任成王訓話,心內煩躁,便拉了左右清道率中幾個與其交好之世家子弟,一同於殿內戲耍飲酒。
此時元恂睡眼朦朧,雖心內不願,卻亦知茲事體大,不敢惰怠。
元恂一邊下榻,一邊對服侍更衣之內侍成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