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賈芸”起名用意。拆“芸”諧音為“曹孕(育)”,還是指曹霑,意為弘皙生子,曹家養活。所以賈芸與小紅實為一人一體,不僅沒有兒女私情可言。更不存在“差輩”的問題。
寶玉與元春的年齡差別及其輩分關係,也是紅學界歧義最大的話題,至今無人找到證據,所有觀點都是痴人說夢。其實,透過正解下面一段文字,我們就會發現,寶玉與元春根本不屬同胞兄妹關係。而是祖孫關係。我早已論證,元春乃弘皙、曹佳、和竺香玉三人本事拼湊的人物形象,當然其他二人與康熙不會有直接血緣關係,“差輩”卻是真,元春(弘皙)乃康熙之孫,二人實為祖孫關係。
第二回說:“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首先,“大年初一”這話就有問題。按中國人的習慣用語,只有“新年初一,大年三十”之說,可見“大年”的大字取其“大順”之意,內藏“順”字,而“次年”諧音“治”年,合讀即順治年。初一的“一”和一位公子的“一”暗合“一一年”,我們知道,順治11年康熙出生,證明這年生的“公子”就是康熙。再看“一位”,“一”即“甲”,“位”諧“午”,暗示康熙甲午生人。而“第二胎”何見得是指同一人第二胎?分明指另一個人之“胎”。“第二胎”諧音【帝兒(之)胎】,顯然指胤礽之妻生弘皙之胎矣,故書中有“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之怪語。
若將這句話諧音倒讀,相信會使所有的紅學家大跌眼鏡:【諧音倒讀:帝值拱位,已料孫有年齒,向部僚乞救,則益愁。練達在孫,皆曉位子孫抬耳】意思是說:在康熙打算傳位給胤礽之時,想到皙孫已成年,於是很難定奪,就問群臣問計,更加頭痛,就才能來說,孫比子辦事更幹練,上下都知道胤礽將要繼承的皇位,最終是弘皙的。當然,有的版本“次年”作“後來”,如此則首句可解讀為:【帝只恭維礽孫,由來後詳。】,由此可見,這段交代元春和寶玉出生的文字,字字皆說康熙與弘皙,古今紅學家們,至今無不“矇在鼓裡”。
《紅樓夢》其它“差輩”案例,如普遍認為賈母與劉姥姥同輩,以此推匯出巧姐與板兒“差輩“,純屬荒唐。賈母與劉姥姥一個曹家人,一個是皇室成員,本無輩分可言,但由於孫氏曾是康熙乳母,若康熙與曹寅同輩,則劉姥姥應為賈母孫輩。可由於胤佑將一個孫女(嫡孫還是庶出無考)板兒(即平兒)嫁給曹天佑為妻,作了曹寅的嫡孫媳婦,站在胤佑的角度,板兒與鳳姐輩分的確亂了(板兒輩分降了一輩),而站在曹寅的角度,板兒反而升了一輩,這就說明,超出了家族範圍,比對輩分是可笑的。何況作者筆下的王熙鳳,本身就有胤禟的“影子”,如何較真糾纏於輩分呢?《紅樓夢》創作初衷,就有諷喻康熙子孫道德淪喪之主旨,如此設計人物關係,豈不正合作者本意? 。。